越高兴。
吃过饭,谭铁柱他们歇息了片刻便又下地去了,开春不使劲的伺候着地,之后的日子就成问题了。
“娘,油没有了。”
谭张氏出门时,小溪低声的说了一句。
谭张氏抿了抿嘴,满是老茧的手紧了紧,看了看小溪瘦弱的身板,想了想道,“明儿个我就上镇上去。”
这下地干活的人不吃点油荤身子也受不了,家里还有这么些个半大的孩子,肉他们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有时候连一次都没有,要是油也不割回来,大人孩子都是受不了的。
下午的时候谭家整个院子都被太阳给照住了,谭小牛帮着小溪做了足够的皂角水以后,便跟着村里的孩子下河边去了,他们是去抓小鱼的。
围着村子的河并不深,加上河边也有不少人家住着,倒也不怕有事。
“四妹,快来洗头。”
正在和谭妮儿一起不知道做什么的谭小河颠颠的跑了过来。
身后跟着小屁虫似的谭妮儿。
小溪将被套翻了一个面继续晒,已经大干了,估摸着夜里就能盖了,这被套本就极薄,晒不了多久的。
当然也没有忘记凳子上的被芯。
看了看日头,小溪回到房里,将谭小牛床边的小窗口打开,阳光立马就进来了,除了这个窗口,屋顶也是透了好几束光进来,那是屋顶的茅草被雨水冲的稀疏了的,之前小溪便是被从那里漏下来的雨水打湿了脸庞。
取了扫帚,小溪将谭家里里外外的都清扫了一遍,谭小河的头也洗好了,被小溪叫到后院的皂角树下晒太阳去了,她的头发到了腰间了,要多晒晒才能干透。
前院小溪正在清扫,怕给她刚洗的头发又染上了灰尘。
将清扫出来的东西都拿到院子外边不远处的地方倒掉以后,小溪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带着满足的笑容看了看远处的田园。
春的来临让许多熬过冬季的树都发出了嫩芽,谭家的位置正好能够看见小半个村子与田地,小溪看着在地里忙活的村民,心情愉悦极了,这样远离闹市的田园生活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得的自己又是多么的xìng yùn。
“小溪。”
小溪顺着唤声回过头,只见那谭家院门口站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身段是农家女子中少有的玲珑,带着一对浅浅的酒窝对着她笑叫道。
谭铁柱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大哥谭大树,下面有一个小弟谭林,也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的名儿有关,三个兄弟中就谭铁柱家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谭大树与他的婆娘谭王氏一共生了三个孩子,老大谭壮比谭二牛大一岁,已经成婚,有了两个孩子了,老二谭红是个女娃子已经嫁出去两年了,这面前的少女便是老三,比小溪大两岁,叫谭梅。
“三堂姐。”
小溪顺着记忆叫道。
“来,拿着,这是给你补身子的,”谭梅将手里的篮子塞到小溪的手中,笑道,“你可不知道奶奶一直念着你呢!等你身子完全好了,就上去看看吧,要不是奶奶腿脚不好,早就来瞅你了哩。”
谭奶奶已经六十八了,跟着谭大树生活,前几年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给摔了,走是能走,但是下坡走路的时候及其的不方便,她的年龄又大了,现在基本都是在家看着谭壮的两个孩子,极少出门。
小溪点了点头,应下了,记忆中谭奶奶和谭张氏一样都是个直爽的性子,每次小溪上谭大树家时,谭奶奶总是会拉着她的手念叨好久,是个可亲的老人。
谭梅看着眼前额头红彤彤的二堂妹,眼里带着怜惜,随着年龄的增大,她自然明白容貌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对了,你的绣帕可绣好了?”
谭梅问道。
农家的女子为了补贴家用,都会去镇上的布坊买绣帕回来绣,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绣帕两文钱一张,针线活儿一般,绣出来最普通的拿去布坊,若是被收了就是五文钱一张,能够赚三文钱哩!~
谭梅现在的绣帕只要是绣了的如今都是会被布坊收的,虽然只是按最低的价钱五文收的,但是在农家已经算是能干的了。
“还没有呢,这几日耽搁了。”
小溪的脸有些红,搁在屋里的那张绣帕还是空白的一片。
谭张氏绣活不好,小溪的绣活还是嫁进来的谭刘氏指导的呢,现如今家中放着的那张一片白的绣帕,还是托谭梅带回来的,之前都是在自己裁剪的布上练手,还没买过帕子绣过呢。
“不妨事,这绣帕也不能急哩,越慢绣的越好,说不定价钱就越高呢,我先走了,你好好的养着。”
说完谭梅便轻轻的摸了摸小溪的脑袋后,回去了。
“三堂姐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