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突然他想到自己面前的这位爷可不是一般人,直接推了这事,恐怕会让对方恼羞成怒了,想了想问道:“小子虽博闻强记,可到底经验不足,王爷还是请大师看看为好,对于此经书小子只知其名,其他的一概无从知晓。不过小子想着既然都相传此经书在南北朝时期就失传了,那么若是现在经书现世,便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当时有人私自藏了起来,一直传承到今天,另外一种就是那经书是从地里出来的。”
这话岂是林流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就是指盗墓。
别以为盗墓在七\八\九十年代才猖獗,古代没有电子设备,兵力也不会放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能派人把守上一任的皇家陵园就算是不错了,因此古代盗墓才最猖獗,只是信息不发达知道的人不多而已。可以说无论是哪个朝代,流传着的古董,一半以上都是从别人的墓室里挖出来的。新的东西比如字画瓷器什么的,那都是未来才值钱,才是宝贝。
所以说林流上辈子听女朋友说过一个说法,说中华一半的传承一半的家当都在地下。这话虽然夸张了一些,但想想殷墟,想想敦煌藏经洞,想想鲁恭王当年砸的孔子故居的墙,还有海昏侯刘贺这个废帝这个失败者的墓室里那大量的马蹄金和五铢钱,这还是有好几次盗贼光顾过后的残留,所以这个说法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不过林流话里的重点不在于盗墓,而是在于时间。
像平康郡王这种人,他肯定不会去刻意的找失传的东西,或者说即便是要找也是放一个消息出去,让某些想要巴结他的人忙乎。这么一来,很有可能会发生一直情况,那就是东西的内容是真的,但朝代不对。毕竟佛经嘛,最关键的还是内容,但内容是要写在纸上面的。很有可能会发生,不是原版被人故意吹成原版,但是却被人发现了,导致上面的内容也被否定了的事实。
《佛说三十七品经》林流的确只是听见过名字,没有见过内容。
但他却知道现在能在哪里找到真真正正能够确定是正品的《佛说三十七品经》,那是一个让后人听着便心痛万分的地方——敦煌的藏经洞。
据后世考证,敦煌的藏经洞是差不多在公元一千年左右被人弄出来藏东西的。现在以崇祯皇帝的死为起点来算的话,应该是公元一千六百八十年左右,这个时候藏经洞是已经被封闭好了,还没有被道士王圆箓发现,现在要是去找的,肯定是一找一个准。
这也是为什么林流之前那么有底气,可以不在意林家的家当的原因,真要是逼急了他,他直接领着人去挖坟,曹操都能搞出摸金校尉来,他也敢带人去挖。其他的不用多说啥,一个敦煌藏经洞就能让他吃撑着,那里的文物内容且不说,那根本就是无价之宝,就单看价值,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不要说的地方,林流还知道好几个了,谁让后世这些地方都变成了旅游胜地啦。
不过林流也知道那是老祖宗给后世留下的遗产,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林流是不会铤而走险的。另外了,现在的保存技术可不怎么样,未来会不会有战乱谁也说不好,有些东西还是未来出土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