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老师见几乎从不曾给自己添过麻烦的程尘,今天竟在这种场景之下,做出如此古怪的行为!还当众抛出这样的荒唐论点,这简直是对国学的公然挑衅!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程尘的随口一句话已经直捣国人的道德底线,这是何其愚蠢且危险的举动!
毕竟是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要更为熟悉一些。今天若换做其他学生有此一问,免不了下来会一顿训斥。正因为是程尘,侯老师相信一定事出有因,所以既不生气也不着急驳斥程尘的话,索性就让程尘慷慨陈词,看这个高材生如何雄辩?
“呵呵,你这个观点倒是新奇!那依你之见,儿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呢?”侯老师有心诱出程尘的论据,于是反问了一句。
教室里听课的众位老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剧情转变”,顿觉有趣,不时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猜测接下来的“剧情”会如何演变。
“老师问的这个问题有毛病,为什么非要看儿女如何对待父母呢?”程尘步步为营,正暗自引导着众人思绪的方向。
“哦?愿闻其详!”侯老师这句话是大实话。
“儿女之于父母而言,父母是主动方,儿女是被动方,儿女对父母的所有行为,基本都归属于反射行为。所以,怎能本末倒置,或断章取义的用儿女如何对待父母,来判定孝或不孝呢?”
全场师生闻言一惊,特别是听课的老师们,对程尘论证的切入角度大加赞赏,纷纷赞叹,这学生的思维果然厉害。
侯老师心中更是惊叹,面对如此难辨的论点,程尘轻描淡写的几句就让自己立刻处于上风,把现场的师生变成听自己讲故事的听众,高!
程尘看了看四周,没人搭话,敢情都在等着自己,连班主任都忘了接话,呆呆的望着自己。
停顿片刻后,本以为会出现的激烈辩论场景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程尘的个人演讲----
“都说儿女应该时刻铭记父母的恩情,我想请问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指的是什么?”程尘心知全场师生正被自己所讲内容深深吸引,胸有成竹的自问自答道。
“我想主要应该指的是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这三样吧。可我想提醒各位,千万别被自己的惯性思维误导了我们对事物的基本认知,以致得出错误的结论,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乍听之下,父母给予了儿女生命,因此对儿女而言,父母理所当然的具有生育之恩,再造之恩,等等。可事实上这是不成立的!在座的有谁觉察出了这其中的症结所在?”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都急切的想听程尘如何论述。
“什么叫有恩予人?用最直白简单的话说,就叫帮忙。好比我想干一件事情,但凭我一己之力不能完成,这时候,侯老师来了,帮助我完成了这件事情。那么这时的侯老师就可以说对我有恩。因为侯老师帮助了我,所以侯老师有恩于我。通过这个简单的举例说明,我们可以得知,有恩于人,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1,我们的行为在客观上对接受帮助的一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接受帮助的一方在主观上有愿意完成此事的愿望。”
众人点头称是。程尘话锋一转,说道:“以此类推,父母若要对儿女的出生有恩,就必须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女尚未出世之时,从另一个未知世界传递信息给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父母,说自己很想来到这个世界,请父母帮自己完成这个愿望。于是,父母答应了儿女,这才怀孕,生下了孩子。这方能算作父母对儿女有再造之恩,生育之恩!”
众人一时无言以对,找不出任何反对程尘观点的事实依据来。
“再来分析一下父母的心态,父母要小孩的原因是‘父母想要’,也就是说孩子的出世实际上是父母的主观愿望得到满足,受益的主体是父母,关孩子什么事?怎能说儿女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赐?”
“有意思!”听课的老师不知是谁发出了这么一句感叹。紧接着又有一位老师喊了声:“说得好,漂亮!”说完竟带头鼓起掌来。
掌声先只有一人独奏,不一会稀稀拉拉的有人附和,不一会就变成了全场雷动,经久不衰的持续鼓掌。。。响彻了整个走廊,引得其它班同学纷纷探首张望,看初三一班今天又有什么奇怪的趣事发生。。。
掌声持续了一分多钟才渐渐平息,这倒是完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