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贾诩轻轻喊了一声将军,张济回过头来,他年纪较大,将近五旬,两鬓已有华发。对于贾诩他还是比较照顾的,也曾将他推荐给董卓,但董卓不能识人,加上李儒从中阻挠,所以董卓并没有接受贾诩,仍是让他跟着自己。
看着这个年纪只比自己小上几岁的同乡,张济也常感叹,贾诩之才,他深知。但是一直到如今也没有用武之地。张济在西凉军中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了,以前他的话,董卓还比较重视,现在不同了,年轻的后辈快速成长,且上阵杀敌比他更加狠辣,董卓如今相信的是这样后辈,如李傕、郭汜等人,就连军中最有能力的徐荣,现在也不能和他们相比了,何况他张济。自己地位下降,不能为贾诩讨得更好的出身,张济也是有些遗憾。他深深的看了贾诩一眼,说道:“文和有话可直说!”
“将军为何明知李傕一走就不会回来,却还故意请他下关?”李儒眉头一皱,昨天洛阳来了消息,他们三人都知道,只是内容是什么李傕没跟他们说,他们也没问,因为贾诩能猜出来,也不难猜。洛阳那么大的动静,这李傕能瞒得了谁?
“你二人也去准备一下,早点走。”张济呵呵一笑,他先前只是试探一下李傕,看看李傕会不会念同袍之谊,把事情跟他说明白,如今看来这李傕是不安好心了。西凉军将个个如狼似虎,尤其年轻一代更甚,也只有他张济相对来说心慈了些,可能也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吧。
“叔父!”张绣眉头大皱,让他舍弃恩如亲父的张济他也是不肯的。
“不必多言!”张济眉头一皱,沉声喝道。威势十足。
“将军为何不一起走?”贾诩问道。张济的为人,贾诩也是深知的,但也无可奈何,若是张济不是这样,他贾诩也不会有今日的地位。
“文和这不是明知故问么?现在还不是走的时候,等你们走远了,若有机会,我自来会你。”张济呵呵一笑,他若走了,虎牢关倾刻将破,虎牢关一破,联军冲进来,能不能逃过联军之手尚且难说。再者,董卓毕竟对他有知遇之恩,当年若不是董卓收留他,只怕他现在早死了。且董卓并没有舍弃他,舍弃他的是李傕,他相信董卓昨天送来的军报是要他和李傕一起撤的,只是李傕官位比他高,军报交到了他手里而已,现在李傕自做主张,事后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推卸掉。对于李傕的行为,他也懒得计较,身为一个战将,战死沙场,没什么可说的。只是贾诩和张绣他还想保一保。他接着他又向张绣说道:“记得把你婶婶也带走,好生照顾了!”
“叔叔待我如亲生,婶婶即是我母。绣儿绝不负叔父之托!”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其实知父也莫若子,张济虽不是张绣的亲父,但也与亲父无差。刚才张济一怒,张绣就知道要说服他一起退走是没可能了,要他在这里跟张济
一起死,别说张济不愿意,他自己也心有不甘。
“此次一走,可往何处?”贾诩问道。
“以先生之才,何处不可去?不过依老夫之意,可转道向南,南阳宛城有一皱姓大族与吾有旧,可往相投。绣儿年幼,还望先生多加照顾。”张济一脸微笑,给人感觉可亲可敬。
“即如此,下官告退!”贾诩说完跪伏地上,行了大礼。
张绣也是一样,他深深的磕了几个头,眼含热泪。
张济见状温言劝慰了几句。
张绣、贾诩起身,下关。
他两人下关之后,找了马车,又将张济的妻子接了出来,赶一辆马车,带几十精兵,不往洛阳,转道函谷关,径投南阳去了。
在张绣前面不远,有一大队人马,正是董卓的队伍。自前天开始,董卓就陆续的将洛阳百姓、财物转往长安,现在前队听说已过了潼关,离长安不远了。他现在所处的这一队,是除了留守洛阳的郭汜以外最后一队。文武百官与之同行,另有天子车驾。
为首一辆马车之上,董卓与李儒同坐。
李儒笑道:“出了函谷关,不要多久就入潼关,入了潼关,长安就在眼前,若入了长安,联军能奈我何?”
“得亏文优妙计!”董卓哈哈一笑,同时伸手从马车中间的案几上拿过一块熟牛肉,送入口中,另一只手又端起酒杯,不顾满嘴的牛肉,倒入口中。董卓除好色之外,尚有口腹之欲,近几年他少出征战,身体日益肥胖。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