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快步前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九百多人,不足一千。

    工业镇主要是各个工厂以及采矿,所以人数在各小镇中是最多的。

    东南边由农民开垦荒地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小镇叫做谷丰镇,意喻五谷丰登,人数不少,有三千人左右。杨松因为要把一部分农民留在天启城到城外的田地去耕种,不会把所有的人都拉去开荒,不然,城外的三千亩优质田地就荒废了。

    在东部海边的海军镇,现有两千多人,目前正在建造出海用的捕鱼船,还有几艘小型战船,只能近海航行的那种,这位是为以后建造战舰的练手之作。

    杨松对于造船厂非常重视,仅次于工业镇了,在工业镇的建立并运行后,对海军镇的重视甚至放在了第一位。

    捕鱼船是可以进行捕鲸的那种大船,船长十多米,拥有一门捕鲸鱼叉弩炮,还有拖网。用建造完成了一艘用做实验,出海一次,收获颇丰。现在已经定型,在小批量的制造中。

    而普通的小渔船和内河用船,都已经分在牧守镇建造了,目前渔船建造的不多,牧守镇主要水产业是养殖淡水鱼,光靠捕捞是非常不稳定的。

    小型战船也是一样,先建造了一艘用做实验,然后定型,最后规划建造数量,因为是练手之用,就没有准备建造多少了。

    小型战船只有十多米长,跟渔船一个规格,只是把上面的捕鱼设备换成了武器装备。小型战船没有装备火炮,只装备了一种床弩,其他的就是固定在两舷的大型连弩。

    小型战船的船首和船尾各有一架大型床弩作为主炮,发射一米多长的短枪作为弩矢,射程有近千米。固定在两舷的大型连弩每舷两架,射程也有两三百米,这些武器都是兵工厂生产出来的。

    ------------

    南边的牧守镇是以畜牧和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畜牧的多是些牛羊马这类的大型牲畜,养殖厂养殖些鸡鸭等不需要很大占地的牲畜。

    牧守镇的人数有两千人左右,不算很多,但范围很大。因为划分了草场,分区域分时节进行放牧,进行可持续发展,所以不会形成游牧民族那样去逐水草而居。

    林采镇建立在原来开采木材据点的更西边,随着大量树木的砍伐,开采木材的地点离天启城就越来越远,所以就找了一个合适位置建立了一个小镇。

    这个小镇除了可以开采木材外,还可以进森林去打猎,去采药,去收集各种森林里的物质,这就是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吧。

    林采镇为领地提供各种木材,不管是建筑用木材还是造船用木材,还是其他种类的木材,大部分都来自林采镇。其它就是林采镇的木匠很多,就地采集木材制作家具。

    靠着森林,林采镇发展的非常不错。

    杨松也知道环境的重要性,但现在也还没有到达需要去保护环境的地步,毕竟这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地方,因此他现在只有披荆斩棘的份了。

    领地的人口加起来一共有一万九千多人,剩下的人口都在天启城,有九千人左右,已经快要达到饱和了。天启城毕竟只是一个横竖只有一千米的小城,还没有以前的一个乡镇大。

    天启城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也建立起了一片工业区,大部分是轻工业,建在城市的西边,更准确的说只是把原来的作坊进行了扩张而已。

    城北的河流给城里的百姓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淡水鱼,这也给领地提供了新的食物种类和一部分岗位。

    天启城很重要的是教育区,这里有藏书楼和各种学校,一年多里新增加了小学学校,并且在各个小镇都建立了启蒙学校,方便进行各镇的幼童教育。小学阶段和启蒙阶段一样,都是三年。

    天启城里面建设了地下工程,以主街道为核心,在街道下面修建了地下管网,地下水道、预埋的各种管道,然后以街道为线路,链接道每家每户。

    其实天启城的地下设施从开始时其实都已经有了的,三横三纵,六条地下隧道,把天启城的地下分割成块状,城市地表的主街道也以此为主而修建的。

    这一年的地下工程只是把各个区里的地下工程安主道一样进行了扩展。没有大范围的施工,只是添加些沟渠而已,而且系统奖励的建筑的地下部分都是从一开始就解决了的。

    天启城建设完毕后呈现出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街区,非常整齐,也为以后的其它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发展提供了完美模板。

    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杨松也知道现在的大概位置,领地所在的位置纬度不太高,而且快要接近赤道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非常适合种植水稻,一年可收获一到两次。

    而且经过这番发展,领地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基础,可以为接下来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