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路旁间或有一些高大的树木,可以作为飞荡的牵拉点。萧重已顾不得惊世骇俗,只要能抓到树木,立刻飞荡而起。
飞掠中,他能看到不远处田里农民惊讶的表情,他知道这里将有新传说了。
出了稻田来到山地,他呼啸一声一掠而上。走山地要比平地快许多,因为山地可供牵拉借力的地方多。这座山不高,他很快就蹬到山顶。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布满稻田的平原和远处一直连绵到天边的起伏群山,一道河流蜿蜒在平原之上,极目望去,不见滑翔伞的踪影。萧重擦一把汗,咬咬牙飞奔而下。
随着远离城市,萧重发现劫匪走的是一条躲开城镇与乡村的荒野路线。没有同向的道路和车辆可用,仅凭两条腿在荒山野岭中爬涉,追击的结果无疑是距离越来越大,但他只能追下去,寄希望于能遇到车辆或者村镇。
时至中午,萧重已跃过四座山五条河,来到一座覆盖着原始森林的大山下。这时候他的体力支出已经远远超过训练中的最大量,估计离昆明已有一二百里。问问奴儿,和劫匪的距离已拉大到四五十里。
他觉得再也跑不动了,喉咙干得冒烟,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汗湿,因体力透支和饥饿而感到一阵阵发虚。他停下喘息了一会儿,竖起软晶观察,发现在左侧几里外的山坳里有个小村庄,便向那里走去。
小村庄坐落在山脚,只有十几户人家,村民的穿着都是萧重没有见过的,萧重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民族。
村民们见到萧重也很惊奇,几位老人围拢过来。
“老人家好!”萧重用普通话和村民打招呼。老人们却好奇地看着他。一个老人咕噜一句,萧重没有听懂,但猜出是问什么事,便边比划边说:“我是旅游者,遇到困难。请问老人家,这里有没有电话?能不能帮忙弄些吃的?”
有个老人听懂了萧重的话,用蹩脚的汉语说:“年轻的客人,我曾经是这里的村长,这个寨子没有电话。跟我来吧,我能给你提供食物。”
“老人家,这周围哪里有电话?”
老人摇着头说:“周围的寨子都没有,大概乡里才有。”
“老人家,到乡里有多远?”
老人指着北方“要走大半天!”
“这么远啊!”萧重心里一凉。
这里没有电话,难道要向回走?那不是给劫匪更多的时间?看来还是应当向前追,路上总能找到电话的!拿定主意的萧重跟着热情的老人进了寨子。
来到一座陈旧的竹楼下,老人指着竹楼说:“这是我的家。我知道你很饿,吃吧!我们正好有竹筒饭。”
这时屋前有个老太太正在一块石板上摆弄五个烧好的竹筒。那竹筒有胳膊粗,小臂长,黑黝黝的散发着诱人的米香。
萧重听说过怎样吃竹筒饭,没有客气,抓起石板上的劈刀,劈开就吃,如风卷残云一般,转眼间便吃了四个,把两个老人看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萧重不知道,竹筒饭不是山里人能常吃的,今天老人家里要招待临寨来的亲戚,才烧了这些竹筒饭,不想竟被萧重几乎吃光。
看着散落一地的碎竹筒和老人惊愕的脸,萧重知道一定是把人家全家的午饭都吃了,连道“对不起”并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百元钱,送过去比划道:“老人家,这些竹筒饭算我买的。能不能再给些食品让我带上?”
老太太本来很有意见,板着一张脸,见萧重掏出钱来才眉开眼笑,连说“无妨”还对老伴说:“小伙子要买食品,快去找找!”这老太太汉语说的竟然比老伴还好。
老人却为难地说:“寨子里没有商店,家里也没有食品,我们买东西要等货郎来。”
老太太对老人咕噜咕噜说起方言。老人挠着白发想了一会儿,从屋里翻出一个方形铁皮盒子,拿给萧重。“我家里只有这个东西,找不到其他能带的食品。你就带着吧!”
萧重接过一看,是一盒压缩饼干,应当是从军队里流落出来的,大约有二三斤重,只是保质期已过两年,不知能否食用,但是盒上的密封还算完好。老人家里没有别的,萧重只能留下。
萧重向老人要了根麻绳把盒子绑到腰间,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