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拨
大明宫内,崔皇后哭成了泪人。
她比崔孟冬大不了两岁。姑侄俩相貌相似,从小一起长大。幼时像双生子一样,感情特别深厚。
得了消息,崔皇后径直去了武昭仪宫里。端午节,皇帝却选择单独陪武昭仪用饭。换在平时,皇后却不肯让武昭仪看到自己失态。今天,她顾不得了。
杜燕绥站在武昭仪殿外执守。见着崔后红着眼睛过来,迎上去低声道:“娘娘,皇上在里头用膳。”
意思是你若想要寻武昭仪的霉头,另找时间。
崔后见到他,就想起自家侄儿原本过不了多久就要成亲,悲从中来,一句话也不出,径自冲了进去。
高宗正给武昭仪剥着一只草菇粽子。
不敢阻拦皇后,内侍在皇后冲进殿内的瞬间,提着气禀报:“皇后娘娘驾到!”
随即就响起皇后的哭声:“皇上,求您替本宫侄儿做主!”
高宗吓了一跳,手里的粽子掉进了盘子里。他独宠武昭仪,对宫中其他嫔妃并非无情之人。立时就站起了身,急急的将皇后扶了起来:“阿婉,出什么了事了?你别急!”
“皇上!”崔后柔柔弱弱的哭倒在他怀里。
高宗轻轻拍着她的背,叫着她的小名:“阿婉,朕在呢”
武昭仪眼里闪过一丝冷意,扶着宫女的手站了起来,微微一福:“臣妾见过皇后娘娘。娘娘这是”
高宗这才想起并非在皇后宫中,有些歉然的看了武昭仪一点,顺着她的话道:“皇后,你且给朕听。”
崔后拭着泪,哽咽着将崔孟冬溺水的事了出来。
“明明是故意诱了我那侄儿去,曲江无风无浪,偏就沉了他坐的船!”皇后又哭了起来。
“别哭了,朕这就嘱大理寺详查!”高宗温言劝慰着,叫了内侍对大理寺传旨。
武昭仪体贴的道:“娘娘且宽心,皇上嘱了大理寺办案,定能将开国侯公子无端溺水的事查个明白。唉,听娘娘赐了婚,崔公子不日便要娶杜将军的妹妹。没曾想这喜事变丧事,杜姑娘还没过门呢。崔公子身边连个哭灵的人都没有,真真凄凉。”
皇后闻言心中一动,跪伏于地哭道:“皇上,本宫为崔杜两家赐了婚,虽未迎娶过门,两家已换了婚书。求皇上下旨,让杜姑娘捧灵成婚,日后为玉倌过继一脉香火!”
大户人家公子过世,身后无人。往往花大笔银钱买动小户人家的姑娘,捧灵结阴婚。民不举官不究。两厢情愿之事。
真要勉强别人行阴婚,出去也会被人唾骂失德。
换了别家姑娘,高宗也许就允了。封个诰命。不定人家还欢欢喜喜。
武昭仪掩口失声道:“那可是杜将军的妹妹!”
正在犹豫的高宗猛然想起杜燕绥还在殿下持守。旨意一下,就毁了她妹妹一生。踟蹰着对皇后道:“要留你侄儿血脉,也非杜家姑娘不可”
崔皇后狠狠的瞪了武昭仪一眼,心想,你这时候提醒皇上,是想向杜燕绥拉拢示好么?不把杜燕婉拿捏在手里,难保杜燕绥心生异心。崔后扯了皇帝的衣袖放声大哭:“皇上,您封杜姑娘诰命,崔家会尽心待她,二郎三郎也会敬长嫂如母。您就答应了吧!”
武昭仪叹了口气,伸手去扶皇后:“娘娘,不是皇上不答应。那蔡国公夫人还健在呢。传了出去,怕冷了功臣们的心哪。”
高宗一醒。杜家两个儿子一被斩首一被流放。先帝也未曾摘了杜家御赐国公府的匾额。逢年过节常去探望杜老夫人。就为了人心二字。
“皇后,此举不妥。崔家可另行聘娶,朕会赐诰命。你看可好?”高宗做出了决定。
本来在他心里,崔孟冬要过继香火,也非杜燕婉不可。经武昭仪一提醒,高宗更加清醒。
“皇上!你我结螭十几年,你听着那贱人挑唆几句,我如此求你,你连结发之情都不顾了么?” 新仇旧恨齐齐涌上心头,崔后站起身,指着武昭仪怒道。
高宗性情温和,被皇后一数落,心里极为不喜。
武昭仪轻声道:“皇上,皇后娘娘也并非不明事理,只是悲伤过度。还是请个御医来剂安神汤妥当些。”
让高宗顿时有了台阶下:“来人,皇后伤心过度,速送娘娘回宫,召御医诊治!”
崔后急怒攻心,竟真的晕了过去。宫人们半扶半抬把她送出了宫。
“皇上,您还是去瞧瞧吧。娘娘在臣妾宫中晕倒。朝中那些老臣们又要臣妾狐媚了!”武昭仪柔柔的道,声音里含着一丝委屈。
想起朝中把持大权的老臣,高宗无奈的长叹一声:“那些老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