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夫人魅力之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机构。”

    大约十一点,我到医院要求见夫人。当我被引进的客厅后,我愚钝地告诉她,她不能和威尔基先生一起回华盛顿。

    “谁说不能?”她问。

    “是我,”我说“我告诉温德尔不能带你同行,因为从政治上来说,这是非常不智的。”

    在我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她的长指甲已经朝我的面颊使劲地抓了下去。她是这么的用力,以致在我脸上整整留下了一个星期的疤痕。(九十年代,一九八六年十月号)

    威尔基要带宋美龄一起回美事,已故著名通俗史家塔奇曼女士(barbaraw。tuchman)曾亲自访问当时在重庆美国使馆做事、能通华语的文森特(johncartervincent),得到证实。文森特还注意到,蒋介石当面对威尔基甚是殷勤,但当威尔基离开后,要人赶快把窗户打开,说是“让羊骚臭散出去”(“toletthesmelloftheforeignerout,”见tuchman,stilwellandtheamericanexperienceinchina,p.428,)难掩厌恶之情。厌恶之情,显然其来有自。再由于宋美龄的指甲可以朝老美脸上抓,可见她和他们厮混的关系,已经到了何种程度。那次深夜幽会,五十岁的孤男和四十五岁的寡女独处,其严重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凡“男贪女爱”绝不是单方面的事。美国驻重庆的另一位官员约翰巴顿戴维斯(johnpatondavies),也亲眼看到了宋美龄如何发挥她的魅力:

    毫无疑问地,宋家小妹已经轻轻松松地征服了一个人。在她主持的一项救济机构茶会上,她披着一件空军将领的大衣,以令人无法抗拒的女性温柔,娇滴滴地承认威尔基先生是一位非常“撩人绮思”的男人(avery“disturbinginfluence”),此种表白使这位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浑身舒畅。有趣的是,这番话对独身的威尔基和未来的政治发展都产生影响。(davies,dragonbythetail,p.255)

    中国古书有食指大动“必尝异味”的故事,记那位行家最后要“染指于鼎”不尝异味,就是不罢休;中国谚语有“要劫劫皇杠,要玩玩娘娘”的“壮举”说要抢财货,就抢皇上的物资;要女人,就要皇上的老婆。看到威尔基所作所为,真依稀有染指异味玩娘娘的气派矣。虽然小受蒋介石捉奸的虚惊,这位老美毕竟很落槛,他不便向蒋介石辞行时,说出“数日盘桓,备受优遇,深感如对家人实为本人环游世界,在他处所未曾遭遇之快晤”(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页七七五)的谢辞,并且在返美以后,立刻报之以实利。美中不足的是,这一段中美“联系”终因威尔基两年后(一九四四年)突以心脏病死去,而告难乎为继。

    威尔基不便带宋美龄一起返美,他的失信,似是情非得已的。但他还是很够意思,他以他对罗斯福的影响力,促成了宋美龄的访问美国。照国民党官方资料,说宋美龄访美,乃在八月二十二日与九月十六日两次受罗斯福之邀,才得成行。但威尔基明明在天下一家中透露,由于他的建议,并且罗斯福邀宋美龄访美,首见于八月二十二日致蒋介石介绍威尔基访华的信中,这一邀请,形式上只是客套话,能否成行,还有赖于威尔基的玉成。再从时间上看,威尔基十月八日离开中国后的第二个月(十一月十七日),宋美龄就去了美国,这一紧密配合的速度,也正印证了宋美龄的访美,乃得力于威尔基的暗中使劲。

    暗中使劲,逃不过触角灵敏的华府记者,华盛顿邮报一位名叫米勒(hoperidingsller)的专栏作家,指出威尔基对蒋介石夫人的揄扬,超过任何长久以来没有听到的赞美词(washingtonpost,16october1942)。据美国海军上将莱希(admiralleahy)说,罗斯福总统与蒋夫人私下谈话时,笑责她是一个“荡妇”(avamp),否则温德尔威尔基于近日中国之行怎会如此被她吸引,答应了她任何的要求?蒋夫人笑谓:“不能说我是荡妇,实因威尔基先生具有一个大孩子所有的情绪反应。”(mr.willkiehasalltheemotionalreactionsofanadolescent.)(leahy,iwasthere,p.154)罗斯福对宋美龄评论威尔基很感兴趣,接着坚持要她评论一下他。她敷衍不过去,最后说:“噢?选总统先生,您很老练。”(oh,mr.president,youaresophisticated.)罗斯福内阁的女阁员法兰珊丝珀金斯(francesperkins)说,总统听后大感窝心,在白宫里一再重复地告诉别人。(perkins,therooseveltiknew,p.74)陪伴威尔基访华的记者巴恩斯,在威尔基传里也提到这件事(barnes,willkie,p.353),可见四十六岁宋美龄的魅力,不仅头一年迷倒中年人威尔基,而且这一年迷倒六十一岁的罗斯福呢。

    宋美龄此次访美,还有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插曲。临行之前由她的哥哥外交部长宋子文发电给罗斯福的亲信霍普金斯(harryhopkins),要求美方派一专机,特别接载患有重病的蒋夫人到纽约求医,痊愈后再到华府进行正式访问。罗斯福此时虽戎机倥偬,仍然答应了此一要求。蒋夫人于一九四二年十至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时抵达米契尔军事机场(tchelfield),以保秘密。霍普金斯亲往迎接后,驱车径往“长老会医疗中心”(theharknesspavilionofthecolumbiapreslyterianmedicalcenter),包下整个第十二层楼。在途中,宋美龄向霍氏说她此来为了治病与休息,不谈中美关系,但是还是谈了许多,包括抱怨史迪威之不懂中国事务,并攻击英国政府不遗余力。(参阅sherwood,rooseveltandhopkins,vol.2,p.240?熏260)

    霍普金斯似乎没有注意到,宋女士侃侃而谈,完全不像有重病的样子。威尔基访华时,她更是生龙活虎,经常陪伴着贵宾,不仅毫无病容,亦无倦容,何以一下子得了重病?既有重病,经过长途飞行后仍能做长谈?有人说医治五年前的车祸之伤,更显得是托辞,哪有五年之中不即来美医治,五年之后突然如此紧急要求派专机接运来美求医之理?真令人疑云重重。据罗斯福太太说,是皮肤病。(见eleanorrooselvelt,thisiremember,p.282-283)总之,她休息两个月后病全好了。

    一九四三年二月,夫人的病霍然而愈,转往白宫做客,住了十天,风光十足。尤其是在国会演说,慷慨陈词,赢得热烈的掌声,看来很了不起。然而美国女作家狄龙(marye.dillon)指出,蒋夫人的演说是那一届国会最精彩,不过其精彩处并不在内容,而于其人之娇小妩媚与女人的魅力,以及为中国求援的真诚。(dillon,dellwillkiel892-1944,p.283)宋美龄华府之行结束后,于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返抵纽约。第二天就做公开演讲,由威尔基主持,听众有两万多人。当时在美国的胡适也来捧场。胡适的三月二日日记有这样的一段话:

    晚上到madisonsquarecarden听蒋夫人的演说,到者约有两万人,同情与热心是有的。但她的演说实在不像样子,不知说些什么?选(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五册)

    胡适说宋美龄的演说不像样子,显然也是从内容来评价的。但是她演说的目的是政治,要博取同情与支持。她娇小妩媚的人身、畅快流利的英语,代表在挣扎中抗日的中国,已足令老美动容,更何况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人恨日本入骨,举国以打败日本帝国为职志,艰苦抗日的中国能不引起广大美国民众的喝彩么?更无论“同情与热心”矣。因而不管宋美龄说些什么,都会赢得美国人的心声。胡适未免太头巾气了。

    胡适更讨厌宋美龄的虚骄,说:“她一股虚骄之气,使我做恶心。”(胡适的日记手稿本,一九四三年三月四日)这种虚骄,广大的美国民众是看不到的,不过比较接近她的人,迟早会发现马脚。她代表苦难的中国来求助,但她豪奢如贵族,诸如包下豪华旅馆的整个第十二层;在白宫住的时候,带着两名护士、两名姓孔的家族(包括孔二小姐在内,罗斯福误呼她“我的小男孩”),每天换丝床单,有时一天要换两次。她来自革命的中国,但她对手下颐指气使,在白宫时常呼唤仆役,使美国官员恶心;当警卫人员提醒她要守时,她竟要求撤换那个警卫。她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但却与蒋介石一样不知民主自由为何物。有一次在白宫餐桌上,罗斯福向她提及头痛的美国矿工罢工问题,问她将如何对待像刘易士(johnlewis)那种工运领袖,她很自然地举起那双美丽的小手,向自己的喉咙一划。罗斯福从桌子那边看到自己的老婆见到这一幕之后,再继续谈话。(eleanorroosevelt,thisiremember,p.284)她得意忘形之余,最后也得罪了罗斯福,她在白宫住宿时,忽然心血来潮,向罗斯福说,当她离开时,他不必起身。罗斯福很温和地回答说:“我亲爱的孩子,即使我想,也站不起来啊?选”(见fdrmemoirs,p。344)她竟忘了美国总统早已半身不遂。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善意地问她,美国要如何把援助送到中国,她把这个问题抛给罗斯福;当罗斯福说将以上帝允许我们的速度运去,她接口说:“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们。”(thelor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语带讽刺,把罗斯福的脸都搞红了,不知是羞还是怒。罗斯福的财政部长摩根索(henrymorgenthau?熏jr.)向他的部下说,总统恨不得要她早点离开。(johnblum,fromthemorgenthaudiaries,vol.3,p.106)塔奇曼女士认为,罗斯福并不太在乎个人的不快,而是怕蒋夫人的行为可能会损及她的公众形象,破坏了他的对华政策。(tuchman,stilwellandtheamericanexperienceinchina,p.446—451)

    宋美龄直到一九四三年的六月底才离美,在美将近半年之久。整个讲来,她的这次访问是相当轰动。连英国驻美大使哈利法克斯(lordhalifax)都怕美国受到蒋夫人旋风的影响,答应中国一些做不到的事。(sirl.woodward,britishforeignpolicyinthesecondworldwar,p.425)美国民意为重,宋美龄赢得民意,使蒋介石直接受惠。在民意的支持下,罗斯福放手援助蒋政权,还要把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提高为四强之一。

    宋美龄离美后,前往巴西与姊姊宋蔼龄见面,到七月四日才飞返重庆。在蒋介石身边的唐纵于当日日记说:

    蒋夫人由美载誉归来。下午,蒋夫人由美归国,委座乘机赴新津接她,但夫人直接乘机在白市驿降落,没有往新津换机,所以没有接到。委座回来时,适经国亦由桂林来渝,同时降落,几乎飞机相碰,危险极矣?选(在蒋介石身边八年,页三六七)

    蒋介石兴冲冲地去迎接久别的老婆,不但没接到,而且差一点父子飞机相撞,真是晦气。原来接不到并非偶然,唐纵于八月十五日又有日记:

    近来委座与夫人不洽,夫人住在孔公馆不归,委座几次去接,也不归。问其原因,夫人私阅委座日记,有伤及孔家者,又行政院长一席,委座欲由宋子文担任,夫人希望由孔担任,而反对宋,此事至今尚未解决。(在蒋介石身边八年,页三七三)

    可见宋美龄一回来就不理蒋介石,住在孔祥熙家里负气不归。依常情而言,此次在外交上打了一个大胜仗,载誉归来,又夫妻分别将近九个月,理应欢喜做一团,然而不仅没有相见欢,反而不洽,已多蹊跷。唐纵听说的那些为孔、宋做官的事而不洽,岂其然哉?岂止此哉?直至十月初,蒋夫人仍住新开市孔公馆,而“委座尝于私人室内做疲劳的吁叹,其生活亦苦矣”(见在蒋介石身边八年,页三八四)显然感情发生了裂痕,显然老婆对丈夫不洽,而非丈夫对老婆不洽。虽然夫妇两人一道于十一月十八日由重庆起飞,出席开罗会议。回来后,又是一次外交上的胜利,但宋美龄还是没有和蒋介石和好,终于一九四四年七月五日“飞车十万程”又去外国矣。蓬莱恩怨之所以未分明,因未深探宋美龄的感情世界。她与威尔基在重庆一见如故,威尔基热情为她安排风光的访美之行,到美国后又常相陪伴,纽约那次两万人的演讲会又由两人同时登台。旧梦重温,自在意中。吴宓说“蒋公别有所爱”未免冤枉蒋公矣。实际上是宋女别有所爱。宋美龄一九四四年七月偕姊姊蔼龄到巴西,九月即转去美国,又说是健康关系,但蒋介石的顾问拉铁摩尔看在眼里“好像是故意要离开”(thislookedlikeanattempttogetaway)。(见lattimore,chinamemoirs,p.186)威尔基于同年十月八日死去,直到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战胜利日本签降后才回国。其彩凤单飞、弋者难慕,固已昭昭在识者眼中。虽然在形式上,这对政治夫妻一直都在串假戏,想欺人耳目。董显光蒋总统传曾写蒋介石在一九四四年七月五日“在蒋夫人飞往南美从事于健康休养之前,为夫人举行的一个非正式茶会中,颇咎其僚属与党员不将外间谣言(预期蒋总统与夫人将不免有比离之结果者)见告”夫妻二人,虽然若无其事,但是宋美龄“健康休养”一养要养到南美洲去,若非志在负气,似乎也不必养那么远。宋美龄一生有一极大特色,就是喜欢洋人、洋男人,在洋男人面前,工谄善媚的程度,有时连洋男人都为之咋舌。罗斯福之子埃利奥特罗斯福(elliottroosevelt)在罗斯福见闻秘录(ashesawit)记开罗会议时,他代表他爸爸参加蒋氏夫妇的鸡尾酒会:

    蒋夫人走到我的身旁,毫不停留地把我带到两张并排放着的椅子上坐下。我觉得她像一位颇为老练的演员。差不多有半小时之久,她生动地、有风趣地、热心地谈着——而她老是设法把我来作为我们谈话的中心。这种恭维与魅惑的功夫之熟练到家是多少年我难得碰到的。她谈到她的国家,可是所谈的范围只是限于劝我在战后移居到那儿去。她问我是否对畜牧农场发生兴趣,那么中国的西北对我简直是最理想的地方了。她为我描画出一个有能力、有决心的人从中国苦力的劳作中所能集积起的财富的金色画面以后,她把身子靠向前来,闪耀着光彩的眼睛凝视着我,同意我所说的每一句话,她的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膝盖上。在最初的几分钟内,我极力地对自己说:这位夫人只是对我们之间的谈话感到浓厚的兴趣,而在她的心中绝无其他任何动机。可是在她的神态之中却有一种与绝对的真挚不相融洽的生硬的欢娱的光彩。我绝对不曾相信我是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以致她认为必须将我征服,使我很快地变成她的好友,为了任何将来的其他的目的。不过我却相信蒋夫人多少年来始终是以一种征服人的魅惑与假装对她的谈话对方发生兴趣的方式来应付人们——尤其是男人——以致现在这变成了她的第二性格。而我怕看她的第一性格发作,说实话,那会吓坏了我。(p.152)

    小罗斯福说宋美龄施媚功,把手放在他膝上谈话,这种肢体语言,自是洋男人独享的。在所有宋美龄的照片中,她与洋男人挨肩搭膀的照片,层出不穷;但对本国男人,却高高在上,保持距离。她见李登辉时,甚至坐着接受李登辉的鞠躬如也,和弯腰站着的这个台湾人握手,其气焰可想?选从宋美龄喜欢洋男人却反倒嫁给中国土流氓一事上看,乃爱慕权势使然,三十之年,只有嫁那土流氓才能满足她的权力欲,因此只好委身相向。但权力欲和性欲毕竟不能两全,因此只好望洋兴叹、改土归流以终老矣。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说抗战时香港吃紧“政府派飞机往接在港人士,但通过孔家,产生‘飞机载运洋狗’之新闻,引起西南联大学生抗议。蒋刚责问,蒋宋美龄则在一怒之下出走,避居黄山,数日之后蒋往解谢了事”又说“蒋夫人也数度以养伤名义出国”“先往香港,后去巴西。当她滞留海外时,谣传蒋宋婚姻发生问题,甚至蒋纳藏情妇,经蒋召集茶话会否认,事载白修德、涂克门(塔奇曼)各人书中。”“难道大历史不能脱离私人生活之细节,及于风闻谣传?又有如何之大人物全无私人生活之疵瑕?”(页二五一)黄仁宇这种为蒋介石回护的手法,是可鄙的,也绝非什么大历史。其实,大历史何须标榜,真正的良史自成其大,就是能从大处着眼解释出历史真相。御用学者吹捧蒋宋之功,从蒋夫人访美到开罗会议,无不曲笔;拥蒋史家反对追究细节,将大人物私人生活之瑕疵,尽行开脱,殊不知要弄清历史真相,就得把那些曲笔与开脱,不论大小,一律不予放过。从宋美龄访美到开罗会议,这段历史的正确解释乃是风光之来,其来有渐,远靠中国人民辛苦抗战之功、近拜蒋委员长捉奸失败之赐,威尔基“最难辜负美人恩”也难辜负本夫恩,因而代蒋氏夫妇转败为功,说动罗斯福让宋美龄访美、让蒋氏夫妇去开罗。王安石说“世间祸故不可忽,箦中死尸能报仇”威尔基却是“世间祸故不可忽,远洋老美能报恩”——西哲每以偶发事件解释历史真相,谈言微中、片言而决,这段历史真相,一言道破,洵可如是观。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