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节西太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15节西太后

    北京城西北角的城门叫西直门,出了西直门,一条河一直向西、顺着河上去,再往前走七里水路,右岸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寿寺。

    万寿寺建于十六世纪的一五七七年,那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神宗万历五年。这座庙,是当时宦官冯保盖的。盖的时候,明朝国库很富,所以先天很足,盖得很气派。中间大延寿殿五楹,两边罗汉殿各九楹。后面的藏经阁很高,左右韦驮达摩殿各三楹。在这座大庙兴建以前一百七十年,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成祖,由于政治和尚姚广孝帮他篡了侄子的宝座,而当了皇帝,他感谢姚和尚,特叫姚和尚监造铸了一座直径一丈二尺、重量八万七千斤的大铜钟,叫“华严钟”因为钟上由沈度写了华严经八十一卷全文和金刚般若三十二分字,刻了上去,成祖叫六个和尚每天一个字一个字去敲“字字皆声”全部敲完“华严一转,般若一转”明神宗盖万寿寺,把这座大钟悬为特色,也敲个不停,直到他孙子熹宗时代,才算停止。钟声停了,明朝跟着也就亡了。

    清朝起来以后一百年,第四个皇帝高宗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把这座大钟搬到西直门外的觉生寺,在寺后院为它盖了钟楼。可是,从此以后,这座篡劲十足不安于室的大钟,却篡了觉生寺的名字——北京人都不叫觉生寺了,都叫大钟寺了。

    大钟搬走了,万寿寺松了一口气,可以重新布置它的法相,迎接新的统治者了。过去在明朝时候,明朝统治者就来巡视过,在庙上吃饭休息,使它引为殊荣。明朝统治者和宦官盖了它,它的身世,一开始就跟统治者和宦官结下因缘。这样下来,在它三百岁生日的时候,它又跟清朝统治者和宦官搭上了线——统治者是西太后,宦官是李莲英,就是李总管。

    从万寿寺前面的河上再转向西北,到了离西直门二十里的地方,就是万寿山。万寿山本来叫瓮山,乾隆皇帝在把大钟搬到觉生寺的同一年,他为了庆祝他母亲六十岁生日,把瓮山改名叫万寿山。山前面有个湖,叫西湖,乾隆皇帝也把它挖大挖深了一倍,改叫昆明湖,这个地方是北京的大水库,北京的水源,一部分就是从这边来的。清朝不但把它作为水库,还把它作为海军的一座训练营,找了许多福建人来演习水操;湖改为昆明湖,意思就是纪念汉武帝讨伐西南夷的昆明国的事。那一次,汉武帝想打昆明国,因为昆明国有滇池,需要海战。汉武帝为求逼真,在国都长安西南,仿造了一个昆明池,做军事演习。清朝乾隆皇帝为这个湖取了这个名字,用意是很明显的。

    万寿山昆明湖不但是北京的水库和海军训练营,而且是清朝皇家的郊区大花园。这地方山水总称好山园,乾隆皇帝改名叫清漪园。这个清漪园,虽然大到圆周十六点四八里(八点二四公里),可是还不算是排名第一的皇家花园。排名第一的是在它东北圆周二十多里的圆明园。圆明园是世界上第一名的皇家花园,它从清朝一成立,就开始修建,到了乾隆皇帝时代,又全力经营了六十年,天天在修。它不纯粹是中国建筑,里面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