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赠品书内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亲爱的读者,我马上就要上高三了,要关起门来学习了。第一女生将是我在中学阶段的最后一本书,这之后的一年,不会再写书。

    如果你想和我说话,请给我写信吧!e-mail:198910163

    当一年之后,我蒋某又回来的时候,你还在等我吗?

    学业秘史

    "我想上你们这个高中"

    蒋方舟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曾经到武汉很著名的高中——华中师大一附中演讲。她走在校园里说:"我觉得我走在青春偶像剧里。"那天是周六,本来是放假的时间,但是听讲座的同学很多。之前,蒋方舟也到过一些中小学做演讲,但这次是与众不同的,不像在中学,倒像来到大学。演讲完之后,有个同学站起来提问:"你将来想上哪个高中?"蒋方舟说:"我想上你们这个高中。"问:"为什么?"她说:"我听说你们学习很轻松。"下面的高中生立刻发出一片"非也非也,误传误传"的反响。

    一个月之后,她报名参加了这个学校面向全省的招生考试。考生很多,几乎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考题很难,开场十分钟,蒋方舟看到有考生把卷子一推,开始睡觉了。蒋方舟考完之后,头很疼,回家二话没说,倒头就睡了。不久分数公布,蒋方舟考过了分数线,文科成绩远远在平均分之上,再加上写作特长,中考前就被提前录取。

    蒋方舟初中时一度因为精力不够,甚至打算退学。蒋妈把这个念头跟老师说,老师觉得十分不妥,就说:"她有作业的压力,可以暂时不做语文和外语作业。但是要保证课堂的听课效率。"蒋妈回来一传达,变成所有作业都可以不做了。蒋方舟不闹退学了,没有作业的日子,过得比小学生还轻松。她反而尽力完成课堂上的练习,下课几分钟,也自己选择一些试卷来做。

    由于老师的教学效率很高,又非常开明,使得蒋方舟能写作和学业兼顾。老师们都说:"蒋方舟是会听课的学生。她不做作业也能超过很多人。"现在上高中了,她恢复做作业了,因为:学数学,不演算题目,是根本无法学好的!以前数学老师一直要求蒋方舟不要放弃写数学作业,但是她没有听。到初中毕业时,数学渐渐成了弱科。高中分文理班时,蒋方舟的数学只能考50多分,她那时只希望自己可以考进年级的1000名以内。

    分班的时候,蒋方舟非常担心,怕没有老师肯要她。惶恐中,她想到了汪义芳老师。蒋方舟刚上高中的时候,面对网球、航模、编程、雅思、电影等众多的选修课不知道选什么好,汪义芳老师托人告诉蒋方舟,让她去听自己的文学鉴赏讲座。那时,她并没有见过汪老师,还以为汪老师是女老师。一去才发现,传说中的汪老师是体格状似体育老师的男老师。蒋方舟听完选修课才知道,上学科选修的老师,课讲得那么好,简直像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里的人物。分班的时候,蒋方舟在汪老师班级门口等了好久,等到汪老师出来,她就迎上去说:"我是蒋方舟,我想到你班上。我除了数学不好,其他科还可以。"汪老师查看了她的成绩,确实不怎么好,但还是很大度地接收了她,而且让蒋方舟做了班长。

    小学时,蒋方舟做过短期班长。那时她说:"班长有两种,一种是做事情的,一种是做榜样的。"现在她不好意思做榜样了,老师这么信任她,班上同学又很强,她要学着做事情。她去了一趟书店,给自己买了很多辅导书,又去买了两张很大的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第二天就把地图挂在教室里了。

    但是,她经常觉得脸红,因为同学们的办事能力比她强得多。她让某个同学整理上选修课的学生名单,过了不久,名单拿来,她大吃一惊:不仅表格清清爽爽,而且是去文印室打印出来的,一式几份,而蒋方舟连文印室的门都不知道在哪里。

    蒋方舟高中出了本小说骑彩虹者,写的其实是初中的故事。她老以为自己很老了,只能回忆了。高二了,这本第一女生还是比较"在场的"。不过马上要到高三了,她准备封笔!进入高中最后冲刺的状态。她看状元的学习经验和心得,甚至研究习题集和辅导书的前言。她对同学说:"你知道最近让我感动的话是什么吗?"同学就半开玩笑地说:"是不是"滴水穿石,铁杵磨针"?是不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不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理分班后,数学难度降低,再加上蒋方舟信心大增,刻苦了一通,终于消灭了绝对弱科。在半年内,蒋方舟将数学的50多分,提高到了143分。总分从进校的1000名以外,提高到全年级第8名!

    蒋方舟心想:我是不是已在这所"牛校""扬名立万"了呢?

    "人要是装一辈子,就不叫装了"

    小学的班主任陈丽华,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这位陈老师的话,蒋方舟过了很多年还记得。陈老师说:"人要是装一辈子,就不叫装了。"老师讲这句话的本意是教育那些比较顽皮的孩子:人都有坏习惯,要克制自己,约束自己,慢慢地就改了性情,好的一面固定在性格里了。这句话不是针对蒋方舟说的,但是她牢牢地记住了。蒋方舟不是没有缺点的人,但是她把缺点约束和掩盖得很好。上高中之后,有个女生对蒋方舟说:"我们寝室昨天晚上讨论你来着,都说你是一个完美的人,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装。"蒋方舟说:"小学时的老师说过:人要是装一辈子,就不叫装了。"

    蒋方舟刚上初中时,是十分不起眼的学生,常年穿着男人颜色的衣服,走起路来像个老太太,只希望老师提问不要叫到自己。她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跟同学对答案。这都反映出她的很不自信。班主任王艳梅老师就总是对蒋方舟说:"你靠自己考试,也能考进北大。"蒋方舟当时还很小,"北大"之类的词,离她还比较远。但她逐渐明白了老师话中的好几层意思:自己和其他学生没有区别,也要接受考试;写作就是写作,不是敲门砖;除了写作,自己还有无限的潜能。"你靠自己,也能",这样的句式,常常成为蒋方舟的行事准则。

    蒋方舟从来不埋怨苛责老师,每个教过蒋方舟的老师,都非常喜欢她。初中的时候,有个短期代课的地理老师,普通话发音不准,教材不熟,讲课也常常颠三倒四。很多同学因此不好好学地理,上课也很闹腾。但是蒋方舟一直很尊重地理老师,地理老师总是说:"蒋方舟听课不是面无表情的,凡是赞同和理解的地方,蒋方舟就会点头微笑,跟老师交流。"代课的地理老师很喜欢她,鼓励蒋方舟考全年级第一。蒋方舟虽然地理学得很好,不过考第一的可能性不大。期末统考的时候,她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准备了小抄,偷偷瞄了几眼,结果考了满分,得了第一。蒋方舟后来说:"我真的是为了地理老师考第一的。"

    看来喜欢老师,和老师搞好同盟关系是提高成绩的一法宝啊。

    因此当有人问蒋方舟:"你是不是不用听讲了?"蒋方舟毫不犹豫地说:"不是的,老师知道很多考试的经验还有很多生活的经验。"上高中后,教文综的张友文老师、谌祖享老师、熊先觉老师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师,而且带的班级很多。熊老师快退休了,还托人转告蒋方舟,想收蒋方舟为关门弟子。蒋方舟说:"我很喜欢听这些老师讲课的。这些老师其实关心每个学生。但是他们很有一套办法,让每个学生感到:哦,老师最关心的就是我。"

    语文学习小秘笈

    蒋方舟从来不"预习"语文,清晨起来哇啦哇啦念书这种事,对于蒋方舟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也不准确,她早就宏观预习过了。每个学期的语文课本发下来,蒋方舟会抢在老师讲课之前,把全部课文都看一遍。这只需花一两天的时间。然后,蒋方舟会找人讨论:哪个作家很好,哪个作家好烂,哪个第一好,哪个第一烂。蒋方舟很看重自己的第一判断,绝不会被老师的分析或者参考书的答案所左右。蒋方舟在鉴赏课文方面,不仅有一双慧眼,而且十分深入。她会说:"我发现梁遇春很好,我要买他的书"。"我发现狄金森很好,我要下载她的诗歌。""我发现王国维很好,我要买人间词话。"有的课文只是一首短诗,或者一句引用,如果她认为有价值,就会把这个作者的作品全部找来看过。她认为价值不大的,大略扫一眼,就心中有数了。蒋方舟说:"所谓鉴赏,非常简单,就是分辨好的和烂的。"

    蒋方舟好像从不背诵课文,但其实是记忆力超强。而且喜欢主动记忆东西。初中的课文较少,她连边边角角的注释,都记住。在武汉市中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不含作文)中,获得过一等奖。这让擅长写作的她颇为骄傲。

    蒋方舟说:"考语文很简单,你一定要搞明白那个出题的人在想什么。"她还会推论:"出题的这个家伙,起码五十以上,文革过来人,喜欢看读者。""出题的这个人,是女的,小资情调。""出题的这个人,恐怕只看余秋雨。"对于"如果鲁迅来参加高考,也不会及格"的说法,蒋方舟不同意,她说:"聪明人从来不会被考试玩弄。"

    所以对于考试,日本的校园剧龙樱中有很多话,蒋方舟很有同感。龙樱讲的是一位律师为了挽救一个中学,怎样让几个毫无希望的孩子考上东京大学的故事。这个律师说:"考试就是对话。"蒋方舟解释说:"应该是三方的对话:跟出题的人对话,跟写文章的人对话,跟改卷的人对话。"猜透试卷后面的人的心思,是蒋方舟对付考试的一绝招!

    初中时,蒋方舟在考试题中做到了自己的文章。当时激动得脑浆都沸腾了,但是仔细一瞧,是骂她的。其中引用了蒋方舟正在发育中的一段话:"我以后找男朋友的标准,就是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潇洒如马哥(小马哥),强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蒋方舟顿觉无聊,很想对出题的人说:"大叔,我现在找男朋友的标准已经变了。"最好笑的是最后一句"强壮如伟哥",由于某个显而易见的原因,被出题的人改成了"强壮如虎哥(小虎子)"。蒋方舟差点当场捧腹大笑。老师也发现了,怕她受不了,找蒋方舟谈话,安慰她。其实,蒋方舟早就答好了。这位出题的人,不就是让考生骂骂这个以"蒋方舟"为代表的孩子失去童趣吗?蒋方舟听过一百遍了,闭着眼睛都能答:"早熟的苹果未必甜,现在的儿童过早地用激素催熟,失去天真和纯真。失去童趣的童年是不幸的,愿社会不再重复拔苗助长的悲剧!"这些话当然不是蒋方舟真心的想法,但她不想跟那些人争辩,她给他们想要的答案。蒋方舟说:"我现在已经可以用慈祥和悲悯的眼神来看待试卷了。"

    还是龙樱,那里面最让蒋方舟有所感触的,并不仅仅是教给她如何考试,而且是教给她为什么考试。一面鼓励学生考东京大学,一面说"只有傻瓜和丑八怪才去考东京大学"。那为什么还要考呢?因为"这就是规则,规则是为了让头脑好的人过得舒服而设计的,巧妙地骗过头脑不好的人。聪明的人要想巧妙地利用和摆脱这个规则,就必须驾驭这个规则。"

    这样,蒋方舟还是得参加高考,出了九本书也得写高考作文!尽管蒋方舟现在还没到高考,却已写了多篇高考作文了。从初中时起,每年高考之后,作文题目一公布,就有报刊邀请蒋方舟写高考作文。她写过孩子是自己的好三心二意有多好等,并不为得高分,只是凑个奇趣。哪一年没有人请她写了,她还很纳闷:"怎么了?我被遗忘了?其实我会写。"这不,今年一个下午写了湖北和成都两地的高考作文呢!蒋方舟的考场作文写得很好,最少扣一分,最多也没有扣过5分。因为蒋方舟的文风,讲究一个俏皮活泼,尽管跟考试作文大风格大相径庭,老师们看在文笔好的份上,也不好意思屈才了。不过她说自己不是最好的。因为有一些同学更会煽情,更会唯美,更会排比,更会写"仰首是春,俯首是秋"之类的骈句。蒋方舟说:"没什么了不起,都是雕虫小技,花拳绣腿。"写作功力强的人,是不会被考试作文难倒的。蒋方舟说:"就像用降龙十八掌去打一个看门的糟老头一样。"

    学语文当然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不过,蒋方舟读书的次序是颠倒的,先读艰深的,后读浅近的,她九岁就开始看百年孤独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影像阅读(就是看电影)的次序,也差不多,她小学时,专门看独立电影和艺术片。卖影碟的人一看到她就很高兴,因为积压了很久卖不出去的影碟都有买主了。十三岁时,她看完了二十四史的大部分,浏览了诸子百家,看完了金刚经。从这之后,她忽然对于"读书品味"没有虚荣的坚守了,开始补看儿童书、动画片,比如金田一少年杀人事件、亦舒和琼瑶、金庸和古龙、甚至一些很粗糙的言情小说。这是不是有点像西毒走火入魔了?

    数学学习小秘芨

    蒋方舟觉得很对不起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教得很好,说话又很风趣,对蒋方舟非常关心,经常提问蒋方舟:"蒋主席(蒋方舟现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一下。"但是"蒋主席"自己很不争气,数学才50多分。分文理班之后,蒋方舟发誓要把数学赶上来。数学老师周珂是年轻的女老师,蒋方舟觉得数学老师很漂亮。蒋方舟总是觉得自己的老师好看,男的很帅,女的漂亮。她在电视上看到明星,经常说:"这个人很像我们老师,那个人很像我们老师。""我们老师长得很像美少女战士。""我们老师长得像强尼德普。"有一阵还替老师操心:"我们老师带我们都带丑了,要赶紧结婚,再不赶紧结婚,就嫁不掉了。"周老师的漂亮居然成了蒋方舟学好数学的理由。她不能让周老师"徒有其表"啊。

    于是蒋方舟开始"蛮干"起来:立体几何她起初学得不太好,就去网上下载了一套训练题,托人打印出来;打印的人送来题目,她叫苦不迭。原来这套题目,整整600页。她说:"每天晚自习下了之后,我觉得我的头都不在了。"周老师对蒋方舟说:"我看你学数学的样子,很感动。"蒋方舟很不好意思:"我最希望自己的努力没有人看见,以为我天天在玩,一点不费力,然后我一鸣惊人。"

    原来学好数学就是靠做题多的呵!

    英语学习小秘芨

    老舍先生有部小说叫二马。其中的"老马"先生"年青的时候在英文学校念过书,英文单字记得真不少,文法的定义也背得飞熟",但是考试的时候,永远至多得35分。老马先生不服气,总是"拿着英华字典,把得100分的同学拉到清净地方去:"来,咱们搞搞!你问咱50个单字,咱问你50个单字,倒得领教领教您这得100分的怎么个高明法!"把那得100分的英雄撅得干瞪眼,老马先生就哼着歌满足地走了。可见,学英语,如果只是背单词,就会变成"老马"这样。

    蒋方舟说:"学外语的方法,太诡异了!一般学生很难摸清门路。"蒋方舟不仅从来没有"背"过单词,而且英语作业也很少做;就算做,也不会化大块的时间。蒋方舟说:"很多学生学不好外语,是没有建立起基础的语感。英语基本上都是在靠语感做题,你要搞清楚上下文的联系。中学不会考很难很生僻的词,而是考容易弄错的用法,语感很重要。"

    从八九岁起,蒋方舟就时常听英文歌和看原版英文电影,有时也会听一些听力材料。后来几乎成了"恶习",不听英文歌,就无法写作和写作业。有一次坐火车,她的mp3被偷了,觉得整个旅程暗无天日,哭了一路,直到买了一个新的,才算过上正常"生活"。她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双语环境,对于培养语感,多少有些帮助。

    当然,光听英文歌也不够。考试之前,她会看自己做错的题,登陆本校英语老师卢永平的博客,看上面的题型,常出现的问题,考试的小结,优秀的作文。有时也跟卢老师用邮件交流。

    文科综合学习小秘芨

    初中时,蒋方舟在一南一北两大报纸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开设了专栏,专门讲解历史。为此,她停掉了所有作业,就是为了读史书。后来,专栏结集成书为邪童正史。但是,上高中后,老师却很担心她的历史成绩,因为她的历史思维很不正统。但蒋方舟很快就在历史考试中,取得了班上的第一名。

    写专栏,跟考历史,是不同的。考试需要很严谨的思维。蒋方舟平时做历史题,是很慢的。比如说选择题,通常是四选一,她除了选出正确的,也要看其他三个错误的,因为错误的选项,也是重要的知识,只不过故意把年代啊人名啊写错。这样做一题,等于做四题。问答题答完后,她会在旁边另外写一些话,用来分析出题人的用意。

    蒋方舟说:"我没有一天不在研究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多如牛毛的东西,不要指望别人提供"一两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她不会"等老师布置作业"。"等、老师、布置、作业"其中的任何一条,对于蒋方舟,都是不存在的。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以"本"为单位,不是以"题"为单位。而学生自己做的"作业",比老师"布置"的多得多。学文科,不要只知道"背",也要重视做题。蒋方舟每个月都去书店购买教辅书,她知道市面上最常见的几十种教辅书的编写特点和优缺点,她安排自己学到哪个阶段,就做哪套教辅书。有的书市面缺货,还会上网买。她的同学们都会根据老师的建议,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看到哪里有好的教辅书,或者好的网站,大家也会互相推荐,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取舍,不会盲目跟风。有位同学的历史一直不太好,蒋方舟给她推荐了一套能力培养与测试,人教社编写的,封面跟教材一模一样。这位同学很快在考试时上了90分。

    蒋方舟说:"骗自己或者骗老师的学习方法比如抄作业,赶作业,抄写课文,大声背书等等,只要自己意识到是低效率的,我就绝对不会做。"从前蒋方舟做一道题,就想翻翻后面的答案,后来发现效率低,就坚决克制了。

    蒋方舟过十七岁生日之前,宣布说:"不要祝我生日快乐哦,不要送我东西哦,不要搞任何惊喜哦。老了老了,搞不动那些玩意儿了。我现在只想搞功课,只要有人送我一套文科综合习题就够了。"这几句话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并没有当真。没过两天,蒋方舟收到一套文科复习题,是神秘人托别人带来的。蒋方舟难以相信自己的生日礼物真的只有习题集,用小刀把习题集拆散了,边边缝缝都查看了一遍,终于确信是习题集,里面没有夹寄任何祝寿的红包,更不存在含有隐秘信息的小纸条。

    蒋方舟考试成绩越来越好啦,特别是文综。答得好的题,老师会在给分之余,再添一个"好"字。蒋方舟很得意地把试卷给后面的男生看。男生看了一眼,不屑地说:"考得好也不用叫"妈"吧。"——那个"好"字,因为潦草,真的很像"妈"字。

    向状元学习,向状元致敬!

    蒋方舟曾经去状元班听课(其实不是班,是讲座性质,同学都可以听)。老师说:"据我观察,状元有两个特点:一是独来独往,二是喜怒不形于色。"状元从来不刻意发展和维护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但状元的人际关系绝不紧张,所以能保持竞技状态下的心静如水。蒋方舟向状元学习,向状元致敬,和同学的关系都很好,凡认识的,在路上都会微笑打招呼。她说:"现在不用刻意认识同学,将来到社会上,只要遇到校友,都像遇到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

    蒋方舟新书写出来,会先给同学看。同学提出很有见地的意见,蒋方舟说:"你太专业了。真是患难见真情啊。你都在跟男朋友闹分手,还评论我的书哩。"

    蒋方舟也学起了状元的独来独往。她行走都是一个人,耳朵里听着忧郁情歌走得就慢一些,听着唱rap的时候就走得快一些。吃饭也是一个人,这一点在别人看来就有些奇怪了。一天中最快乐的时段,就是吃饭时间跟同学交换八卦相互爆料了,这也是最能增进友谊的事情。但她却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吃饭。她吃饭迅速而专心,总是吃完了饭才抬头。每当她吃完,而同伴还在把姜丝从饭盒里一根一根地挑出来的时候,她总是异常焦急,便索性一个人吃饭了。到如今,更上一层楼了,边走边吃,从食堂师傅手中接过饭盒的一刹那起,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吃,外人看来还以为旁边有无数个隐形人在和蒋方舟抢饭。因为吃相很丢人,所以更没人敢和蒋方舟走在一起了。

    向状元学习还是有成效的。蒋方舟虽然起步很晚,但她很快就赶上来了。她说:"我原来在很远的地方,根本看不见状元的影子,现在我已经看见这些人的影子了。我可能赶不上他们,但是我完完全全知道他们是怎么弄的了。"

    状元的事迹看多了之后,蒋方舟觉得状元当然是十分优秀的,不过他们普遍在意和非常关心的就是排名:谁超过我了,我超过谁了。一摸、二摸、三摸(摸底考试等的简称)排第几第几和第几。她说:"我如果不写作,我妈就会要求我考第一,当状元。我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会非常地紧张而且不快乐。我很庆幸自己不是靠当状元,而是靠写作长大的。"

    第一女生

    "如果我在高中恋爱,肯定是一桩丑闻。"

    "如果我在高中恋爱,肯定是一桩丑闻。我绝对不会在高中谈恋爱的。"对于"早恋",蒋方舟说自己像学校里的训导主任,坚决反对中学生谈恋爱。她还真研究过"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官方的相关条文。她说:"你知道吗?有的学校没有规定,有的是写"严禁谈情说爱",有的是写"不得谈情说爱",有的是"不提倡谈情说爱"。"我应该是观念最开放的训导主任,就是"不提倡"。

    蒋方舟为什么不喜欢过早沉溺于恋爱呢?她说:"人心就像砚台一样,是有一个个眼儿的,活眼最好,泪眼混浊一些,次之。我讨厌禁闭在爱中的人,他们的心眼都被封堵住了,不是被口香糖,口香糖是甜而辛辣的,咝咝透风;而是被拔丝封住了,看上去是透明清亮的,要闯进去却一身黏腥。"

    蒋方舟在绍兴旅游的时候,在小店里买了一个"百草堂"腕饰,样子十分粗犷,是牛皮的,上面刻着一个"杀"字。她上了高中就戴着,说是用来挡霉运,其实是用来挡桃花运的。这是她自己没有根据的一种迷信。不过,倒也真有效,果然没有所谓的桃花运找到蒋方舟。大概是"杀"字把周围的人吓到了吧,以为她真的有什么身手。到食堂买饭的时候,递钱给师傅,人家都吓一跳,小心翼翼地接过去,生怕她袖子里藏着金钱镖无影针之类暗器。

    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没有什么人把蒋方舟当特殊人物,同学之间相处十分正常,正常到可以互骂。蒋方舟经常和同桌用耳语的声音吵嘴,骂他"贱",就是讨厌他太好动,太顽皮;同桌骂她"装",就是讨厌蒋方舟过于一本正经。但是上了高中以后,蒋方舟是带着"名人"身份进校的,同学们对蒋方舟都十分客气,很少有男生主动来搭腔,事务性的对话不超过三回合就结束了。有一次,蒋方舟在校园里迷路了,遇到一个有点眼熟的男生,就问:"艺术楼怎么走?"男生给她带路,同走了一段路,沉默的男生忽然说:"我终于跟你说上话了!"蒋方舟回来后,说感觉挺悲凉的,她甚至怀念当初在初中时跟同桌吵架的日子,现在的男生对她真的是过于客气了。

    有一次蒋方舟跟蒋妈一块儿逛群光商场,远远地看到同班的男生,男生似乎也看见了她。蒋方舟说:"我去跟他打个招呼。"这个男生忽然转身下电梯,到地下一层的餐厅去了。蒋方舟追到地下一层,发现那个男生出了餐厅。蒋方舟又追出去,追出了几条街,终于没有追上。蒋妈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也提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追。蒋方舟十分纳闷:"他到底有没有看见我呀?"蒋妈说:"他正是看见你了,才扭头下了地下一层。都是你自己平时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同学都不好意思跟你打招呼。你倒是好,为了跟别人打个招呼,追出几条街,至于吗?"

    蒋方舟的好朋友曾经提醒她说:"其实没有人喜欢你,他们喜欢你是喜欢你的才华。喜欢你的才华是假喜欢,喜欢你的相貌才是真喜欢。"蒋方舟听后,很想立刻倒下去,表示对这位说话一针见血的好朋友的崇拜。

    社会实践的时候,蒋方舟擅自脱离集体,跑到菜地里去看野景,结果掉到农家蓄肥的坑里。爬出来以后,浑身很脏很臭。本来洗一洗也可以重整一下形象,偏偏那几天下雨,衣服鞋子都没有干,房东太太很好心地把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借给蒋方舟。但是布鞋非常不合脚,只能跻拉着,踢踏踢踏地走,裤子也很不合体,成了垮裤。晚上,全年级和部队官兵开联欢会,蒋方舟还上台表演合唱,穿了一身很不合体的衣服,冻得哆哆嗦嗦,声音也很恐怖。蒋方舟说:"这下可好了,我这副模样,就算有几个暗恋我的人,恐怕也打消念头,吓回去了。"

    蒋方舟说:"学校也应该专门招一些帅的人呀,把长得帅也当成一项特长。"有一次在食堂,她真的看到一个帅哥,穿一件简单的白色带帽t恤。帅到很不真实的地步。他神情冷冷地在窗口看了一下饭菜,就走掉了,并没有买饭。蒋方舟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他仿佛从来不吃饭似的。蒋方舟在小说第一女生中写到的沐垂阳,就有这个帅哥的影子,从来没有人看见沐垂阳到食堂吃饭,同学们甚至认为他只是一个电脑合成的人物。

    第一女生是蒋方舟在小说里第一次写到初恋,她写到沐垂阳,自己就会脸红起来。跟人谈论起沐垂阳,脸也会红得像蕃茄。更有甚者,不仅是沐垂阳了,只要是提到什么男孩子的名字,不管跟她有没有关系,她就会慢慢地脸红起来。别人十分诧异,就说:"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宋朝的人啊?是不是只要说"男的",你就会脸红?嗯男的!"蒋方舟果然脸红起来。

    "先搞好生活再说"

    上高中后的第一天,蒋爸对蒋方舟说:"你上了高中,一定要好好搞学习哦。"蒋妈说:"先搞好生活再说,学习随便搞搞就行了。"蒋妈担心的不是学习,而是蒋方舟的生存能力。她还不会洗衣服,不会梳头,不会在提款机上取钱,不知道在哪里给饭卡充值,在学校里走也会迷路,找不到自己的教室。不过,这些难题,蒋方舟很快就自行解决了。她遇到的第一个生活难题,竟是给手机充电。

    虽然宿舍里有座机,但是蒋方舟依然需要手机。她入校三天后就要去湖南做一个电视节目,她必须开机,保持联系。但是,她没有备用电池,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充电。学生宿舍白天是限电的,其实每个人的书桌下有插座,晚上是送电的,她没有发现这个插座。教室里有插座,但是她不敢用,不知道学校里有没有规章,怕发现了之后手机被没收。她想请老师帮着充电,可是她刚到学校,跟老师不太熟,不敢开口,再说让老师帮忙也不是经常的法子。这么一点小事,难倒了蒋方舟,她整天郁郁寡欢,悬着一颗心。总要看看手机,怕有什么信息错过了;又不能总看,怕电池用完了。一面提心吊胆,一面觉得自己十分无能,情绪沮丧到有生以来的最低点。可喜的是这块电池,第一次被使用,十分争气,足足坚持了一个星期,坚持到了长沙,等蒋方舟住进宾馆的那一刻,才算耗尽电,一点也没有误事。在武汉买的手机,在长沙才第一次充上了电,蒋方舟立刻情绪转晴,欢天喜地。

    蒋方舟在家没有洗过衣服,就算洗,也是往洗衣机里一丢。她的表哥在上大学,她向表哥请教如何洗衣服。表哥说:"撒点洗衣粉,衣服泡一晚上,第二天一冲,就挂起来。"她就如法炮制。蒋妈去了,看她这样洗衣服,又生气又好笑,说:"你学洗衣服,为啥不向我学?你跟你哥哥学,他是最不愿意洗衣服的人了。"其实学校里洗衣服的条件是很好的,宿舍里有洗漱间,宿舍楼下有洗衣房。蒋妈说:"不愿意洗的衣服,你就送洗衣房;不好洗的衣服,你留着我来的时候洗。"蒋方舟说:"我自己洗我自己洗。"她全都照着表哥的办法洗了。

    蒋方舟头发很厚,自己不会扎马尾辫。起初,每天早晨,都是同宿舍的同学帮她梳头。她管这个同学叫"头绳"。不过后来宿舍调整,"头绳"搬走了。蒋方舟就只好自己扎头发了。她给自己"设计"了扎在脑袋两边的简单发型,完全是照着网上一只小狗的图片设计的。她扎起来倒也可爱,很像一只小狗狗。

    蒋方舟在学校里订了鲜奶。鲜奶的供应商在宿舍楼附近立了好几排柜子,每个订奶的学生有一个小小的柜格,外面上锁,学生和送奶的工人各拿一把钥匙。每天早上,学生自己去开锁拿奶,喝完后,把空瓶放回柜子里,再锁上。这本来毫无问题。但是有一次,蒋方舟把奶瓶拿到教室里喝,空瓶打破了,没有东西可以放回柜子,她就在柜子里放了一元钱,再锁上。蒋方舟第二天去取奶,送奶工果然取走钱,接着送奶,没有二话。以后,蒋方舟如果打破瓶子,就放一元钱。蒋妈有一次去学校,正赶上她这么干。蒋妈说:"喂,行不行呀?人家同意不同意呀?订奶的条文上没有这一条呀。"蒋方舟说:"在家里订奶就是这样,瓶子破了赔一块钱。"蒋妈说:"那是在襄樊的家里,现在是在武汉呀!"蒋方舟说:"哎呀,你这个人可真笨呀。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学会自己制定规则。"

    蒋方舟到武汉上学前,听到一些传言,说武汉的人比较"拐",不好相处。蒋方舟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她第一天就说:"我们学校很多美女,武汉姑娘都很高挑,皮肤很白。"她说不仅同学老师很好,学校的校工和宿舍老师都很好,总是笑脸说:"同学,你要什么?"她在武汉生活了两年,个子长高很多,也学起了武汉话。有很多同学教她,但她自认为学成之后,却没有人愿意承认是蒋方舟的老师。为了减轻她作为笨学生承受的羞耻,一个同学安慰道:"已经不错了,我教过的其他人,不是说成了四川话,就是说成河南话。你说的是新洲话离武汉不远了,只有几十公里了。"到现在,她只会说几句话:"你干么事啊?你到哪里可(去)啊?"还学会了一个词:蛮醒(傻气)。她已经习惯用武汉的"蛮醒"来评价人事:冬天穿裙子,蛮醒;走路背书,蛮醒;听不懂玩笑话,蛮醒。可有武汉人说没这个用法呀!

    蒋方舟从初中起,就自己坐飞机或火车到外地去。起初她很慌乱,手太小,一手抓着行李、围巾、手套、机票等等。走了一路,机票就抓丢了,赶紧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