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居的百济百姓很快发现了海边的异常,在看到帝国巨大的战舰和武装齐全的卫士们后,他们吓坏了,连忙将这则消息层层上报百济国王。
百济国王顿觉一阵头晕眼花,一屁股摔在了地上。眼下,他把国内大部分军队都调去了长白山,意图与新罗、高句丽一道抵御北方入侵,哪里想得到中原人能穿越大海直抵他的后方。
百济都城慰礼城距离海岸不过百里,中间各处要塞兵马皆被调走,几乎成了空城……中原人的大军用不了两天就能打到京城这边來,而在这么短时间内,他根本來不及调集兵马救援。
想通这些,他知道京城是守不住了,连夜带着家眷逃往北方,向自家军队方向靠拢。
果如他预料的一般,登陆之后,于禁先为后续部队扎好营盘,树立起粮草、辎重补给基地。随后,留下五千人马驻守大营,亲帅一万五千大军直扑百济国都。
沿途,在仇台城遇到了零星抵抗。于禁也不浪费时间,直接让工兵把土炮推了出來。炸药包出膛,落在仇台的城墙上,爆炸声此起彼伏,且不提强大爆破力量,仅爆炸的声波就掀翻了城内不少百济人残破不堪的茅草房。
一轮爆炸过后,一节仇台低矮的土墙消失在茫茫烟尘之中。仇台城里的百济人看到这番景象,别说作战,站都站不稳,纷纷跪地请降。
借助仇台一战,帝国大军威名大震,所过之处再无百济人敢于抗衡,帝国大军还沒到就早早的挂上了白旗。
两日之后,一万五千帝国卫士炸开了百济都城慰礼城的城门涌入城中,战事无比顺利,帝国卫士几乎沒费一兵一卒便将皇宫围了起來。
唯一值得遗憾的是,百济国王溜的很快也很坚决,连囤积在皇宫里的财富都沒有带,只拿了些便携的财宝和衣物便领着妻儿家小和部分亲随逃到高句丽去了。
留在城里沒來得及走脱的百济贵族、富翁乡绅以及百姓看着眼前包裹在鲜亮铠甲内的侵入者。在此之前,他们听说了中原人在草原上的残暴行径,几十万鲜卑人死于非命,致使整个鲜卑族群险些被灭族。
他们害怕自己会步鲜卑人的后尘,怕世代祖先存留下的财富被侵入者掠走,更怕丢却宝贵的性命。
然而,他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他们迅速发现,进城之后,中原人的兵马非但沒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冲进家中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反倒主动维持起秩序,捕获了不少想趁混乱打家劫舍的恶人。他们还取出军资资助了不少城里的穷苦百姓。
对于无人防守,囤积入山财宝的皇宫,他们亦是毫无觊觎之心。在中原将领指挥下,中原士卒在皇宫四门贴上了封条,并派遣专人看护,不得任何人闯入。
此外,每日清晨,中原人还会派出翻译官四处喊话,告诉城中百济百姓不要害怕,神圣华夏帝国的军队是善良的军队,是带來和平的军队,只要不予帝国为敌,帝国的卫士不会危及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有百济人暗暗嘲讽,既是带來和平与安定的军队那么之前为什么要屠杀鲜卑人呢。
那位翻译官似是听到了他的心声,解释道:帝国不会滥杀无辜。之前,帝国大军之所以给鲜卑人灭顶之灾,是因为鲜卑人屡屡与帝国为敌,数十年來多次扣帝国边关,屠戮、掳掠了十数万帝国百姓。血债终要用血來偿,帝国是为了报仇雪恨,才对鲜卑人采用血腥政策。与之相对的,百济与帝国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帝国绝对不会像对待鲜卑那样对待百济。
听到这番话,百济百姓悬着的心放下了不少。再结合这几日帝国卫士亲善的举动,部分胆大的百济人开始敞开家门,与街上会说百济话的帝国翻译官有所交流。
透过翻译官友善的、彬彬有礼的、亲和的言语,他们愈发相信眼下这这中原大军对他们而言是无害的,且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足够的庇佑。
百济百姓们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來,越來越多的百姓走上街头,如战前一般做生意、采买食物,城内诸事井然有序的恢复了起來。
与于禁顺利攻占百济截然相反的,徐晃攻打新罗的战役受到了新罗百姓顽强抵抗。
他与于禁同时出海,只不过于禁是在东莱登船,乘坐北海舰队的战船,而徐晃则是在寿春出发,搭乘的则是文聘所辖长江水师的大船。
由于江船不似海船那么坚固、耐浪,文聘的战船便沒有深入大海,而是一路沿着海岸线将徐晃送到了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