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王牌军连同其他部队,共约十万人的大军攻入了空无一人的彭城。
应该说,现在国府军的这个打法,也没什么问题。
毕竟全鹰酱械的部队,又是战功卓着的部队,面对着仅仅三十万的刘子龙部队,真的没有多大的安全担心。
为了保证整体战线的稳定,敌人的后续部队也在跟进。
根据国府军的作战设想,以十万大军固守彭城,二十万部队分布外围进行保护,另以三十万部队作为机动兵团寻找“刘匪”军主力进行决战。
另外还有二十万部队在前运途中。
当时为了诱敌深入,故而刘子龙只将三十万部队摆在了这里。
现在是以1:2的兵力对比开始了这场战役。
六十万对于三十万,看上去兵力对比并不悬殊——毕竟以前刘子龙部队的伤亡率,都是远远低于1:2的。
刚结束的潞州战役,以两千伤亡歼敌九万,再往前在安南打高卢鸡的部队,也是打出了极高的交换比,甚至之前打鬼子的部队,交换比也总是很惊人。
但是,那都有一个原因:我方以巧妙的军事调动与军事欺骗手段,以绝对优势兵力与火力,对敌人形成了包围态势。
所以三十万打六十万不是不能打,而是要把战略上的劣势兵力对比,在局部转化为优势兵力对比。
虽然国府军一开始出于对刘子龙部队战斗力的忌惮,而意图采取抱团紧缩的战术。
但是随着兵锋不断北推,还是选择了分别占领的办法。
对于这么多大军如何部署,无非是高度集中抱团与相对分散部署。
高度集中部署,虽然能够确保战斗力,但等于把广大空间还是让给了刘子龙的部队,任凭他们驰骋调动。毕竟这是刚刚夺过来的地方,老百姓还是向着刘子龙的。
分散部署,表面上看去确实占领面更宽广了,但是容易被刘子龙的部队分别吃掉。
对此,国府军的解决办法就是:以普通部队守城市,以精锐部队和快速部队在主要公路上机动,到处充当救火队的角色。
刘子龙看到这个部署后,倒是觉得这个战术比较适合自己,但是对于国府军而言,这种看似最平衡的战术,反而是给自己提供了最好的歼敌机会。
很快,亲赴前线进行指挥的刘子龙,把目标选择在了宋州。
宋州在彭城的西北方向,是国府军整个阵型的最西北边缘。国府军以一个加强师在此驻扎,并以一个快速师在附近机动。
刘子龙经过判断,认为该师属于二流水平,而在短时间之内能够增援到的部队,大概有两个师,其中有一个第2师具有较高战斗力。
针对这种情况,我军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
由于整个行军过程都在我方控制区内,因此敌人毫无察觉。
根据作战计划,我方在46年9月18日,以21兵团的69军包围了宋城,以71军插至宋城侧后方,准备以伏击手段对付增援之敌。
71军先以一个师,用汽车星夜赶到宋城之下,同时让大量的民兵也运动到宋城四周,完成了初步的包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