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国府军已经判明,在宋城附近的只有我军第69军和71军两个军,因此他们一开始的目标是借着我军围歼宋城守军及援兵的机会,以该兵团一方面解围,一方面反包围我军部队。
但始料未及的是,我军动作如此之快,就将守军及援军全部歼灭。
所以该兵团之敌迅速变更作战意图,改为趁我军刚结束宋城战役,粮弹不足、人员损失的机会,发动对我军的打击,争取黏住我方后,再召集后续部队,对我军进行歼灭性打击。
毕竟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自古兵书就这么写的。
同时国府军依照自己的经验看,两个军吃掉三个师,怎么也得休息一段,并进行补充才可以再战。
然而,敌人判断严重失误。
刘子龙部队,是一支以工业化为基础支撑的现代化军队,其后勤保障能力是国府军无法想象的。
我军虽然完成了一次战役,但战斗力没有丝毫地减弱。
首先从人员损失角度看,国府军判断我军减员至少在一万以上,但是其实我军伤亡总人数只有一千人。
其次从后勤保障来看,如此大规模的歼灭战,而且展现出来的强大火力,弹药一定损耗非常巨大,弹药补充完毕需要时间会很长。
然而,我军的弹药损耗,在大量的汽车、尤其是老百姓的支援下,得到了迅速的补充。
老百姓们推着小推车、赶着驴车,第一时间就把后勤物资送到了前线。
小推车里面装着成袋的粮食和蔬菜;驴车上面甚至是成箱的子弹、手榴弹。
同时,国府军将领对于刘子龙部队的规模也产生了误判。
比如国府军的每个师,人员规模在八千人左右。一个军加上直属的炮兵部队,规模也就是三万人左右。
反观刘子龙的部队,一个师人员规模都在一万三千人以上,每个军加上直属的炮兵、装甲兵部队,人数达到了五万人。
因此这次土木系兵团,看上去达到了十万多人的规模,好像人数要高于我军,但其实我们两个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万人,兵力对比并无下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府军就在这种不知彼的情况下,展开了决战。
国府军以最精锐的第十八军居中,第54军居左,第99军居右,第94军跟进,向我军猛扑过来。
应该说,此时土木兵团,虽然人员和装备齐整,但并不是最佳状态。
因为部队后勤补给出现了巨大问题。
十二万大军,人吃马喂,车辆还需要油料,又要齐头并进快速突击,这种后勤保障难度极大。
之前之所以要在一两天内歼灭第二师在内的援军,就是防止被土木兵团形成反包围;而此时土木兵团也要赶时间,赶在我军第21兵团这两个军还没有恢复过来,赶在我军大部队还未来得及赶到,尽快给予我军以毁灭性打击。
所以后勤和推进速度,就形成了矛盾。
更加剧矛盾的在于,为了避免孤军深入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