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仁环视台谏院前文武对峙、剑拔弩张的格局,轻轻一叹道:“勾龙大人学界大宗,见识眼界,自是高明万方,不知在勾龙大人心中,觉得眼下如此局面,倒是因何而成的?”
勾龙如渊沉吟半晌,皱眉说道:“此事起因自有千端万绪,但无论如何,均是由汝等擅更祖制而起,一众大臣,行持重之议,多所批驳,却有何错?我台谏院一众御史,职司纠劾,遇有如此离经叛道之事,自当挺身而出,本是责无旁贷,又复有何错?!”
他轻轻一哼,说道:“我大宋自艺祖开国以来,便自奉行祖宗家法,以士大夫同天子共治天下,哪怕是天子官家擅更祖治,我等文臣士子,亦必当堂折辩,直言抗争,而纵然是天子官家坐朝理政,也不敢据此道理,以言语罪人!而今汝等武将,自恃兵威,竟尔敢因一语之犯,妄动刀枪,兴兵来犯,妄图以兵威钳制斯文?!包大人虽然长袖善舞,于文臣武将之间左右逢源,然而终究也是受过圣贤诗书教诲之辈,如渊倒是想请问包大人一句,难道在包大人的心底下,就当真认为这些兵勇入驻临安各部,以军威而凌驾斯文,就真的是这么来得理直气壮么?”
他这一番话声调不高,却是在那些刀枪森然的武人面前,仰然自若,侃侃而谈,自有一种置生死地度外的气度风范,原本站在他身后的那些御史言官,从未曾见过这等刀兵相向的阵仗,倒是颇有几分惴惴不安,然则此时看得勾龙如渊如此镇定逾恒,却也不由得都挺起了几分胸膛,与那些兵勇们遥遥对峙。
包大仁自然听得明白勾龙如渊的话中之刺,却是不加理会,只是轻叹道:“勾龙大人熟读经史,又怎会说出如此轻描淡写的话来?!古往今来,军士兵勇们手中的刀枪,至多不过可以杀人于一时;眼前诸位大人的手中笔、口中舌,却是可以杀人于百世千秋,令人万劫不复。更何况,这一次之中,朝中文臣,只怕未必尽如勾龙大人所言,仅是折辩抗争,做些笔锋口头之争吧?”
勾龙如渊微微凝眸:“包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包大仁指着身旁的宗颖说道:“这位宗颖宗大人,不知各位大人可曾认得?”
勾龙如渊面容稍霁,向宗颖拱手道:“令先翁忠简公功在社稷,忠风义烈,足堪播于千古,勾龙如渊历来感佩莫名,来京之后,便欲前往拜见,只是一直百事缠身,未及闲暇,今日得见尊兄,倒也算是有缘了,勾龙如渊这厢有礼。”
宗颖哑然失笑,却是连忙闪开到一旁,方自端凝回礼道:“勾龙大人抬举了,现下宗颖不过一条刀下游魂,却是如何当得勾龙大人这一礼。”
“哦?”勾龙如渊脸上一牵,讶道:“刀下游魂?这是怎么说?”
包大仁面容一正,说道:“方才那个自居大理寺卿的万俟卨,不知奉了谁的命令,竟尔不经推鞫,便将宗年兄推至西市,意欲行刑问斩!”
他这个“斩”字略略拖了长音,却恰好与那些御史言官不自禁发出的讶然惊呼声交织成一片。
大宋自开国以来,太祖立有誓碑,善待文臣士子,不杀言官与执政,虽然在前朝徽、钦二帝之时,便曾破过此誓,然则当时事起非常,未可援引为常例。
直至女真铁骑南下,宋室南渡之时,宗室势孤力薄,更是全赖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