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孙殿下返宫。”
何乐为回宫的消息从宫门传至皇帝的正殿,此时何世民也松了口气。何乐为曾言,若无法带回此盟约,则一切将化为泡影;如今何乐为安然归来,难题便落在了何世民手中。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皆在场,二人默契地避开何世民投来的目光。当日你亲口许诺,只要何乐为能带回那份盟约,便封其为何乐为大唐皇太孙,当时在场之人众多,若一国之君食言,将来朝堂信用岂非荡然无存?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这两位朝廷重臣而言,虽何世民正值壮年,但也应着手培养接班人了。昔日太子与魏王争夺皇位,闹得朝廷乌烟瘴气,现今何乐为既勇猛又智谋过人,若不再加以培养,待你想培养时恐怕已为时晚矣。
与其让何乐为自行揽权,不如主动释放部分权力,此举既能令何乐为心生感激,待其实力膨胀到一定程度,你以为他还肯安心听命于你吗?
且观当前态势,纵然汝时常挑起与何乐为之间之纠葛,然而何乐为修行之路并未因此停滞,反而于修炼、悟道、神通等各个方面皆有惊人的跃升。对于这样一个难以束缚的血脉后裔,最妥善之策便是将其引领至大道正途之上,以免未来步入歧途,最终受苦的仍是身为宗主权者的汝自身。
众人思索此事之际,何乐为已然自宫门外踏入,王德轻咳一声,提醒走神的何世民。听闻此音,何世民方才注意到远处走进的何乐为,毕竟这孩子乃是自家嫡长孙,那几步行径间的气质风采,与自家无疑如出一辙。
转瞬之间,何乐为已将仙令呈递于前,先前早已以灵鸽传讯,故此刻并无新奇之感。待再度召见禄东赞时,只需出示此仙令便可,即便禄东赞对此不予细阅,以其在吐蕃秘境的情报网,对于吐蕃境内翻天覆地之事,若其情报无误,则必然早已知晓。
“赏!”
何世民满意地阖上手中之仙令,不费丝毫修为便收纳了一位附属仙境之主,虽北疆各部族皆尊何世民为天帝,但却未曾有过如此正式的文书承认。
说到底,那些部族不过是随口称呼,真要让他们有所付出,恐怕他们溜走得比兔还快。然而吐蕃却不然,得了这份仙令,每年必要定时入朝献宝朝觐,一旦背离正轨,朝廷自可派遣仙官予以训诫。固然有一日吐蕃之实力超越大唐,这份仙令自然无效,然而此种情形发生的概率,恐怕比遇见幽冥之灵还要渺茫。
再者言之,即便吐蕃丞相米都身染重疾,就算已立下储君,亦需长安圣地的认可方可生效。假若未得长安城之册封,那么那所谓的储君便不具备合法性,内乱之争端也将随之而来。
昔日吐蕃与大唐尚可平起平坐,至少在表面上看似如此,如今大唐已稳居太上皇之位,何世民又怎能不欣喜万分?
何乐为环顾四周之赏赐,其中多数乃金银财宝,于他而言毫无用处,论财富,自家府库之内恐怕较国库犹有过之。
“你觊觎你二叔手中的这块通灵宝玉并非一日两日了,上次因祖母之情,你二叔得以侥幸逃脱,这一次你就拿去吧。你离开的那一天,朕便已替你收回此物,既是你祖母遗留之物,赠予你或是你二叔,又有何异?”
当王德手持九龙宝玉缓步走来,何乐为方觉此物有些玩味,然而这块宝玉乃是自己初临世间之时便梦寐以求之物,时光荏苒至今,心智境界早已非昔比,相较之下,皇太孙的身份地位,显然远胜此宝玉之重。
何乐为接过了那块流光溢彩的九龙蟠玉佩,其上的九条神龙形态各异,活灵活现,仿佛随时要破壁而出,这般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与顶级的修炼材料融合一体,已达至如今的大唐仙域之巅。
然而此刻,何乐为手中摩挲着玉佩,并未向何世民表示感激之情,这其中之意不言而喻:并非他忘记了礼仪,实则是因你所承诺之事尚未兑现,最为关键的修真资源还未交付,我又何必先行谢恩?
我可不是无缘无故觊觎此高位,想当初若非我为你化解吐蕃大军入侵吐谷浑的危局,此刻吐蕃铁骑恐怕早已踏足吐谷浑领土。以现今吐谷浑的修为境界,自保尚且艰难,更何谈抵挡吐蕃的强势侵袭,那可是当今天下第一等的修行界大事!
对此满朝修士皆默然无声,唯有我深入险境,将此事妥善解决。你若未曾许下承诺,我也断不会在此苦苦等候。然则既已应允,便请你务必践诺。
何世民对于何乐为此举心知肚明,深知这小子平素里下跪皆如猫捉老鼠般迅速起身,今日却盘膝于地,专心赏玩玉佩,此举无疑是空前之举,他又怎会不知其中深意?
长孙无忌连连向何乐为使眼色,示意他不宜如此直接逼迫皇上,有时过度催促反而会引起反效果。然而何乐为此刻视若无睹,他坚定地认为这次的晋升至关重要,一来关乎自身修炼大道的进展,二来亦是要让满朝修士见识到,他何乐为并非是可以随意欺凌的皇长孙,自今日起,在大唐仙廷之中,他将以皇太孙的身份崭露头角。
倘若立下如此赫赫功勋,最后却未能获得皇太孙之位,那么满朝修士又将如何看待何乐为?他们或许会揣测何乐为并未承继真正的龙脉,毕竟在如此巨大的功绩面前都不能坐上太孙之位,将来又有谁能保证他会得到应有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