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皇后因为不知道如何开口劝谏赵恒放过木南荨,忽然间变得愁眉不展、一言不发。
赵恒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安静,不禁有些尴尬。于是想要缓和一下气氛,开口问道:
“朕听说皇后近来无事经常习字?”
“是,臣妾觉得圣人之言最能使人平心静气、开阔胸怀。”
“哦?!皇后最近在读哪位圣人之言啊?”赵恒继续问道。
郭皇后听到他这样问,不禁一喜计上心头。
“臣妾最近在读《左传》”
赵恒面色一喜,赶紧说道:“皇后读到哪里了?”
郭皇后回道:“恒公十二年……”
“哦……”赵恒眯着眼睛,回忆道:“春秋时期,楚国侵略绞国。大军压境至绞国国都南门,却久攻不下。最终,绞国人却因为轻率出击而失败。由于大势已去,绞国被逼无奈之下只得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史称城下之盟。”
郭皇后闻言暗中长出了一口气,接着赵恒的话继续说道:
“同样是兵临城下的盟约,《左传》中却还有不同的记载,陛下可否记得?”
赵恒身为皇子自幼启蒙,广读史书。他忽然就明白了郭皇后次一番话的用意,“皇后真是聪颖过人啊!今日费了这样一番心思,却原来是为他人来做说客的!”
“皇上……”郭皇后见到赵恒面露薄怒,心中咯噔一下。
她刚想出言解释,却被赵恒出言制止道:“你想说什么朕都清楚,不必再说了!皇后身子刚好不宜久站吹风,早早回宫休息去吧!”
说罢,赵恒冷冷地看了一眼郭皇后拂袖而去。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皇上同皇后因为意见不合在御花园中起了争执,最终拂袖而去的事情,当天就在后宫之中
传的沸沸扬扬。
素琴提着食盒子,从御膳房会到仁明殿的一路上便听到了许多流言蜚语。
皇宫之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以讹传讹的小人。
素琴气得会到仁明殿,就咬牙切齿的对郭皇后说道:
“婢子心中实在不明白姑娘你的心思,何苦为了旁不相干的人惹怒官家。如今倒好,宫中竟然传出了废后的谣言!您怎么就对自己的处境,如此不上心呢!?”
“本宫身为皇后,对陛下有规劝之责。”
“若说规劝,朝堂上的谏议大夫们同样也有责任!”
“如今才正月十三,正月二十才开朝。本宫怕到那时,就来不及了!”
郭皇后自从御花园归来后,便站在偏殿的书案前一个劲儿的抄佛经。
即便是此刻,手中的笔也从未有片刻停歇。
素琴急的直跺脚,恨不得冲上前去将自家小姐手中的笔夺下来才解恨。
她插着腰站在书案前,呼哧呼哧的喘着大气。
郭皇后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着她那副护犊子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道:
“有这生气愣神儿的功夫,倒不如帮本宫把药端来!”
“是!奴婢遵皇后懿旨这就去!”素琴嘟囔着,将药端到郭皇后面前,提醒道:
“这药还有些烫,娘娘喝的时候可要小心些!”
从素琴的手中接过药碗后,皇后轻声叹了一口气,说道:
“若想要在这后宫之中活的畅快些,就要学会堵住自己的耳朵,不去理会那些繁杂烦扰。素琴,本宫是真心希望你能牢牢记住这句话。”
“我的姑娘啊!那些贱皮子,他们连废后的话都敢说,您难道就不生气吗?”
郭皇后喝了一口手中的苦药汤子,嘲讽一笑道:
“皇后做到本宫这个样子,也实属无趣的很。”
“奴婢很想知道,您到底说了什么话?居然能惹怒陛下,让他完全不照顾您的脸面当即拂袖而去……”
“我们当时,只是在讨论一本书……”郭皇后放下手中的药碗,坐在椅子上愣愣地出神。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那一年,宋国国都被楚国的军队团团围住。
城中的百姓断粮多日,逐渐出现了恐慌的暴动。
楚国心中十分窃喜,本以为宋国会很快打开城门投降。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宋国国君竟然派人趁夜悄悄潜入楚国主将子反的营帐,并用十分强硬的口气说道:
“我们国主说,我宋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