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卓依旧是没有这么做,而是加紧将兵马开进洛阳城,试图以武力控制洛阳。这时候即便是袁绍想要下手除掉董卓却也晚了,最好的机会已经错过。
短短的几天时间,洛阳城内形势变化巨大,让人措手不及。
即便是这样,董卓也无法实现对朝政的有效把控,因为其声望不够,政治势力不够。在袁绍看来,此时的董卓依旧需要袁家,依旧得与袁家分享权力。
但是,董卓却并没有与袁绍分享权力。
董卓选择的是废黜天子刘辩,让陈留王刘协当皇帝。具体合作的人选也没有选择声望无匹的袁绍,而是选择袁家的另一个老家伙袁隗。
袁隗人老成精,经历无数次朝堂时局,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老油条,这种人不会轻易倒下,反而可以左右逢源。但这种人的有一个明显的破绽,就是不愿意冒险。就拿董卓进京这件事来说,如果他可以选择冒险直接支持袁绍率兵击杀董卓的话,没准儿这天下早就是他袁家的了。
袁隗选择的是与董卓合作,将少帝刘辩拉下皇帝宝座,将陈留王刘协扶上龙椅。作为回报,董卓拜他为当朝太傅,单论职位比董卓还要高。
当袁隗选择向董卓妥协的时候,即代表着洛阳城内最强的一股政治势力向董卓屈服。袁绍就能感觉大势已去,在京师,他再也不可能是董卓的对手了,可以说董卓在洛阳的势力已成,落地生根,袁绍再也无法撼动。
袁绍实力极其强大,个人声望也无人能比,但是由于袁隗和袁术的存在,他代表不了袁家。所以,要想重新夺回失之交臂的最高权力,只能是另寻出路。
袁绍选择的是远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到地方上发展实力,就像当初光武帝刘秀离开更始帝刘玄那样。袁绍选择的是和刘秀一样的路,也去了河北。
袁绍从来都是一个多谋的人,不能能一点后手没有,便只身离开洛阳。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都是袁绍手下的小弟,这两人在袁绍离开洛阳之后,便主动向董卓靠拢,获得董卓的信任,之后便推荐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到地方担任牧守。董卓没感觉有什么不对,欣然同意。
其实这都是袁绍之前的计谋。这些人要么与袁家交好,要么是袁绍的死党,要么是袁家的门生故吏。韩馥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刘岱与袁绍是至交,袁绍在大战公孙瓒时曾经一度将妻儿老小让他代为照顾;孔伷、张咨与袁家较好,张邈是袁绍死党,号称奔走之友。
这些人出仕的地方都在洛阳城的周围,刘岱与张邈在兖州处于洛阳城的东面,张咨在南阳处于洛阳城的南面,孔伷在豫州处于洛阳城的西南面,韩馥在冀州处于洛阳城的北面。
这样的布置从三个方向将洛阳城暗中包围起来。一旦袁绍聚兵起事,这些人便会立刻出兵响应,将洛阳城紧紧地包围起来,到时候攻破洛阳夺回原本属于袁绍的一切轻而易举。
谁聊天算不如人算,这计策并没有成功。张咨被孙坚所杀,身死;韩馥反悔,防范袁绍;孔伷生病,也死了。这包围圈直接变得七零八落的,再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势力,袁绍的这一良策再次失败。
董守业听完董卓的叙述,这才明白这袁绍竟然是这么厉害。
真是不服不行,以前倒是小看与他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