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放过报仇反噬。
百多年后的大金国,就是最好的例证,直至满清的建立,都是如此,
别看他们现在感恩戴德,其实心中也是恨得,但是朱厚照想的比较长远,移风易俗,慢慢来,时间会改变一切的,等到你们在大明十年二十年的长久生活下去,习惯了大明的一切,迟早会转变过来的。
就像是后世太祖开国,也不是慢慢的就同化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基本都汉化了,反?你反一个看看?好日子不过,你造反?自己人先干掉你,弄不死你!
朱充燿的代王府,朱厚照最后还是没有去,出城的时候,万人相送,百姓争相跪拜余地,恭送皇上,来的时候,朱厚照是急匆匆的,走的时候,他就慢悠悠了,摆开金銮仪驾,大张旗鼓,来时五千人,回京的时候,队伍高达三万五千众。
一万宣府卫,一万锦州卫,一万大同守军,还有五千铁鹰卫,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沿途各州府提前被告知,陛下带大军大胜返京,要他们准备迎驾接待。
同时鞑靼人被灭还有三卫也被灭掉的消息,已经由沿途的官驿传递回去,这消息一经传出,天下大哗,朝野沸腾,陛下这才亲征多久,就连传喜讯,先是大同城外一战,灭了鞑靼人和三卫的联军,杀敌无数。
现在转眼不过半月,竟然再次传来大捷,连盘踞大宁的三卫都没了,达延自杀了,陛下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当消息传回来,所有人都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太诡异了,陛下一场亲征,就灭了三卫,还有鞑靼,赫赫武功,赫赫武功啊,战绩可直追明成祖。
而,当消息传到曲阜,人家衍圣公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哑口无言,半晌后,对着下人慌忙吩咐道;“快去准备行囊,老夫要入京,一定要赶在陛下回京前入京,不然孔府完了。”
“遵命老爷。”
他想起儿子在信中所言,当时,还认为自己的儿子夸大其词,过于惧怕了朱厚照,皇帝年少不知敬畏,难道朝中的大臣们,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攻击他圣人之后,难道就不怕被天下的有识之士给口诛笔伐,喷也喷死你啊。
现在他是后悔了,真的后悔了,这样少年英武皇帝,哪里是他可以小觑摆布的,才继承大位,就初露峥嵘头角,再过个几年,威势日盛之时,只怕又是一个堪比永乐的帝皇存在,只能顺从,反抗是会要命的啊。
不过,他的打算,只怕是要落空了,朱厚照已经得到锦衣卫的密折,京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他的关注之下,无所遁形,他就知道事情不会那么顺利,所以才有孔尚衣入诏狱“享福”的时候。
本以为给他们点狠辣的手段,让他们涨涨记性,这些记吃不记打的家伙,看来他还是过于心慈手软了啊。
朱厚照想着,反正你儿子多,要不要弄你个儿子进宫,跟着刘瑾混个恩宠如何?不识抬举的老家伙,你是要赌朕敢不敢杀你吗?
要是衍圣公他老人家知道,不知道是感恩戴德,还是诅咒朱厚照不得好死,估计是后者居多,他的儿子是多,可是也不想得到这份恩宠,太他妈的膈应人了。
老家伙出发了,火急火燎的进京请罪去了,不管怎么样,姿态要摆正,就算不能得到原谅,就算是死,也要保住孔家这千古基业啊,还有他那个现在不知道是生是死的爱子。
朱厚照似乎是有意放慢自己的脚步,在路径的州府,一呆就是数日,让当地的大小官员诚惶诚恐,又是丑态百出,都被朱厚照看在眼里,或是称颂,或是批驳劝谏。
指责他行事无端,不纳忠言,以九五之尊,亲临战阵,有违祖制,这些人,大多被朱厚照给放过了,唯独那些笑脸相迎,统统被拿下,让人摸不着头脑。
直到朱厚照拿出几份锦衣卫的密折,拿给那些人看,他们才明白过来,陛下不是因为他们讲的正确放过他们,只是他们平日里还算为官端正,故此才放了他们,要是他们有一点错处,也会这些人一样的下场。
“你们讲朕的不是,朕,可以不将罪尔等,因为朕,心怀天下,亿万大明疆域和子民,为了大明,朕让你们责难几句,又如何?不过,事可一不可二,念你等往日还算勤勉,不要只知礼,却不知规,再有下次,定将严惩,退下吧。”
朱厚照又装了一次逼,当着全城百姓的面,杀了几个贪官污吏,又顺便教训了几个不听话的臣子,高调离去,百姓们争相跪送,高呼皇上万岁。
他在銮驾上听着身后百姓的欢呼称颂,心中满意感叹道;“这个时代真的不错,百姓就是淳朴啊,既然你们这么喜欢朕,那么朕也不会亏待了你们,再忍一忍,等富船出来,朕就去给你们弄粮种,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