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特务机构需要建立了。
这没人压着这些官员,啥事都敢做,不能让朝堂变成唐末和明末那种党争的局面,那样行政效率太差了。
行政效率低,就会引发各种问题。
减少满意度。
当然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存在的,就算是姚明乔丹都有人黑,何况当皇帝了?
只能让大多数满意就行了。
就算做的再好,还是有人不满意的。
偏见,是一座大山,神都搬不走他。
就比如雍正帝就太过于在乎其他人的看法。
他以为曾静是因为久在乡野,不太了解他是怎么做皇帝的。他以为反清复明的天地会说他谋父,逼母是因为觉得他的得位不正。
于是他写出《大义觉迷录》意图辩驳,其实曾静是因为当不了官所以诽谤他,而反清复明的根本不是因为他得位不正,只是随便找的个理由。
所以它不仅没有反驳成功,反而让流言扩大化。
原本李佑并不想君臣关系紧张,所以这些特务机关一直处于酝酿之中。
可惜对百官公卿放松管制,那么就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一人被广东行,数人来求情。
这还是因为还是李佑本来在现代社会就是个普通人,没那么独裁。
要是强势点的君主。
一定会打他们,朋党互救,挑衅君上。
这一次也幸亏保留了丞相这一个职务,不然这天天和这些乱七八糟的官员吵架,真让人头疼。
想到这里,李佑给唐羽送了几百贯新钞,表彰他的做法。
正在李佑为内政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长安的伪唐政权在干什么呢?
这大半年的时光,如同乌飞兔走。
李治和长孙无忌也没有对李佑发动攻势,反而把阿史那社尔和张亮都调回长安。
那么他们在做什么呢?
视线转到长安。
此时的少年天子李治还处于少年的心性,他才十八岁。
这时候的男人,正处于欲望最旺盛的季节。
宫中的妻妾成群,然而竟然满足不了李治的欲望。
他脑海里时刻浮现那个和他一起照料李世民的身影。
特别是新年去感业寺祈福回来,更是无法自拔。
他在感业寺再次见到了魂牵梦绕的心上人,青灯古佛下剃发为尼的武媚娘,比以前更瘦了,浑身散发的行单影只的忧郁。
别有一番滋味。
特别是李治离开,还收到了自己的小妈递过来的东西。
小心翼翼放在怀中,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一看。
原来是一首名叫《如意娘》的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情诗算是把李治的防线攻破了。
原本登基之后,先皇的妃子进入感业寺,李治并没有对武则天做出什么特殊安排,他害怕人言可畏。
而且李治在登基初期,害怕自己做的不同唐太宗。
再加上自己一时做了亏心事,想要通过勤政的方式来求个心安。
特意从太宗朝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特别忙就把武则天忘在脑后了,直到看见这首诗才又让他情难自抑。
李治的正妻王皇后知道了这件事,如同历史上一样,他和萧淑妃宫斗的头昏。
王皇后感觉自己被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然后找到李治告诉他,你既然喜欢她不如把她接进宫来,这样也方便,免得被外人知道了。
小色批李治一听,大喜过望。
本来李治一直找不到借口,而且他要纳妾从礼法上讲,都是要经过王皇后同意才可以的,如果王皇后不同意,
那既然如此。
李治当然笑纳。
现在王皇后自己却先提出来了。
于是他俩就各自怀着鬼胎,却目标一致的把武则天接进了宫。
此时的武媚娘已经25岁了。
深深的吸引了李治。
她成熟为重,性格坚强且不失魅力,御姐的气质让李治沉迷。
也为王皇后敲响了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