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
宋洪义带着叶向天,站在镇高中对面,原来宋洪义看中的场地,正是冰棍厂的食堂。
冰棍厂是镇办企业,近几年,连年亏损。
从盈利到亏损,原因倒也简单。
镇上略有关系的人,想方设法将七大姑八大姨都塞进了冰棍厂,一个小小的冰棍厂,大大小小的领导十几个,听说光副厂长就七八位,各种名目的科长自不用多说。
员工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在厂子上班。
当然,来上班的,算是不错的,七八十人的冰棍厂,真正来上班的只有十几个人,每人都拿着工资。
宋洪义的本家叔叔,在冰棍厂食堂上班,因为近年厂子效益不好,食堂举步维艰,他自然也无所事事。
食堂位置不错,侧对着镇高中,就餐区面积很大,容下八十多号人绰绰有余,稍加整理,扩容至一百人也不在话下。
看着食堂,不免看到了冰棍厂初建时的雄心壮志。
叶向天看过场地,已有打算。
当问及租金时,宋叔艰难地笑笑,他的意思很简单,现在关门不用,还给什么钱,能保证让十来个工人有口饭吃就行了。
叶向天当然不能这么做,一定要让宋叔找厂长谈个价格,并签订合同,当然底价在每月一百元以内。
宋洪义听到每月一百元的价格,吃惊不解地看着叶向天。
一百元,可不是小数目,一个农家全年的收入也不过三千元。就算打折,租金谈下来,一年也得七八百元,他担心赔钱的问题。
叶向天的话马上打消了宋洪义的顾虑。
一个学生每人赚五毛钱,一百个学生每天赚五十元,一个月一千一百元,一年差不多可以经营八个月,收入八千八百元,去掉租金一千元,人工三千元,差不多可赚四千元。
宋洪义还是不太相信每年四千元的盈利,张大嘴巴傻傻地听着。他突然想到了人工三千元,开心地笑了。
叶向天说出了他的人工方案。
宋洪义全面负责食堂经营,每月一百元固定工资,年终分红另计,厨师每月一百元,员工每月五十元。
宋洪义与叶向天商量之后,又说了菜品、供应的细节,结算自然是有钱给钱,没钱可以用粮食代替。
大米两斤一餐折算,现金结算两块五一餐。
叶向天一边说,宋洪义记得很认真,像在认真上课的学生。
两人谁也不知道,一个伟大的商业帝国,就是从这个小小的食堂开始。
宋洪义按照叶向天的吩咐,忙着食堂开业的各项准备工作。
叶向天不敢停留,赶到任小敏家时,已经到了晚饭时分,夕阳斜照,落日余辉,叶向天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远远看去无比高大。
任小敏见叶向天走进院子,独自躲进房间,高兴地观察着叶向天的一举一动。
当然,她也在生叶向天的气。
叶向天不声不响地跟着宋洪义走了,一句话也没有说,让她担心得不得了。
整个晚上一直心神不宁,时不时趴在窗口张望,结果一次又一次失望。
当她看到叶向天完好无损的出现在院子时,悬着的心可算落下。
任小敏的小心思叶向天当然不知道,也未留在任小敏家吃饭,只是让任小敏的母亲帮忙准备五十斤鸡蛋,明天早上他来取鸡蛋,然后急急忙忙地离开。
任小敏一听叶向天要走,顾不得多想,急急忙忙穿着拖鞋追出来。
只看到叶向天夜色中远去身影,气得她只能狠狠地跺了几脚,撅着嘴望着渐行渐远的身影 ,愣愣地站在门前。
叶向天回家之后,立即去看了爷爷地里的黄瓜,发现还不到二十斤黄瓜,接连跑了几家,才算集齐五十斤。
接下来,他以每斤五毛钱的价格收了五十斤黄瓜,又找了十斤西红柿、十斤茄子。
七拼八凑地忙完一切,下了两碗面条,算是和弟弟解决了晚饭。晚饭之后,才发现该做的作业还没有做。
他不想做,也不愿意做,主要还是因为太累了,倒头便睡了,至于说作业,还是明天再做。
第二天早上五点,他起床去爷爷的地里摘黄瓜,又等着大家送黄瓜,好在农家人起得早,算是没有耽误时间。
当他把黄瓜送到四家子村时,孟四叔正在检查客车,准备发车。
孟四叔笑呵呵地看着他眼里的小财神,又看了叶向天手中的黄瓜、西红柿、茄子,猜到是要送给城里。
当然,他暂时没有想代收代办的打算,毕竟数量太小,估计也赚不了几个钱,光在自家小卖铺销售挂面,他已经赚了不少。
叶向天坐车赶着到任小敏家装鸡蛋,路上,孟四叔再一次露出一副唯利是图的嘴脸,毫不客气地提出,让叶向天帮着搞几套交通局的工作服。
听到交通局工作服,叶向天当然明白孟四叔的意思。
跑运输的,穿着交通局的工作服,意义自是不同凡响。
简单从衣服上就足以断定,一定或多或少能和交通局扯上关系,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至于说孟老四为何不找他在交通局的关系要几套工作服?
一向精明的叶向天,亦然明白其中道理。
他也相信,凭着孟老四的关系搞到几套交通局工作服,自然不在话下,但是,那样他欠的就是交通局的人情,真若还起来,代价一定不会小。
所以说,能用钱摆平的事情都不叫事。
叶向天当然不傻,也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孟老四也很大方,直接开出了四十元一套的价格,比市场的价格足足高出了十元钱一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