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官员异口同声:“不是不是,是因为臣知道刘相言出必践,他当众承诺招不足十四万人就会自请死罪,话已出口,他不会食言,所以才让皇上赦免了他,就当是一时戏言而已。”
这么统一的台词,看来是有人给设计过的。
谁都知道,自古君无戏言,在金殿上跟皇上作出的承诺,是万万不可能当成“一时戏言”的。
杨晋道:“你们听谁说招的人数不足十四万的,是因为他在俞州没招够人吗?”
几个官员面面相觑,不理解皇上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招够人,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从俞州到京城有一百多里,走了将近两天,路上还扎过营,埋锅做过饭,有多少人一目了然。
而且回到京郊兵营,也是清点过人数并上报了的,兵部得到的确切人数,就是合计十二万二千九百九十三人,一个也不可能多,离十四万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莫非皇上原谅了刘相此前对他的所作所为,打算来一个掩耳盗铃?
但是,在金殿上作出的承诺,不是只对皇上的承诺,那是对国家的承诺,是可以上升到国法和欺君这个层面上的。
一个官员问道:“刘相,你是个至诚至信之人,要不你自己当众确认一下,你是招了十四万人,还是十二万二千九百九十三人?”
所有的眼光,都投到了刘津身上。
杨晋道:“大家没必要搞得这么清楚吧,刘相在外辛苦了七八天,昨天晚上才回到自己家,如此辛苦,各位应该都知道的吧,他既然没自己请罪,那就证明他招的人足够了。”
众官员马上听明白了,皇上这是有意忽略这个承诺,而放弃对刘津的追究了。
前天他对林征可没有这样,一个错误,就打入了大牢准备问斩,现在突然就不按原则办事了。
无非就是因为林征暗中跟太上皇有来往,而刘津没有。
看来,皇上也不过如此。
可能刘津如此积极地帮他招了兵,他就可以忽略其余了。
伍章道:“皇上,辛苦归辛苦,但是刘大人是在殿上作出的承诺,本朝有明文规定,凡在殿上向君臣所作的承诺,都作为天条国法,须得严格照办。”
杨晋道:“各位臣工,对此是何看法?”
有了伍章的话,下面的官员们纷纷发言:“对,臣记得是有这么个规定。”
“皇上放心,刘相作为国家重臣,就算皇上开恩,他也不可能不遵守的。”
“是啊,刘相德高望重,言行足为楷模,乃是百官学习的榜样,他向来诚信守诺,何况还是在金殿上的承诺?我猜他是宁可死也不会违诺的。”
“臣相信刘相没有自我请罪,不过是一时疏忽而已……”
杨晋微笑道:“刘卿,看到没有,你不死,有很多人不服。”
那些官员忙道:“没有没有,我们是想替刘相求情,想请皇上念刘相劳苦功高,饶了刘相。”
“对,是这个意思,请皇上法外开恩,刘相只是一时疏忽,没想到事情办好。”
“对,就像林大人也是一样,臣以为,林大人和刘相,都可以念其功劳,免于追责。”
“对,臣附议!”
……
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