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围攻邯郸的战役,全靠有楚国、魏国联军的出现,才力挽狂澜,擎大厦于将倒。
这场仗打到最后,赵国已经是在用国家的意志力,才勉强支撑。如果没有楚、魏两国危难之中显身手,战国的格局可能就此产生变化。
然而,楚国和魏国的出兵,都经历了或多或少的波折。
秦国攻城的部队损失惨重,可依然不知疲倦的进攻。任由战争继续发展下去,赵国的前途将非常渺茫。
赵成王作为一国之君,当然要极尽所能的想办法,这时候只有到其他国家搬救兵了。
经过一番思考,赵成王把目标锁定在了楚国和魏国身上。
楚国偏安南方,实力保存的还比较完整,有能力跟秦国稍微叫叫板。但请楚国发兵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楚国和秦国是盟友,以前签订过互不侵犯领土条约。劝说楚国是项艰巨却必须完成的任务,国家危如累卵,平原君临危受命。
战国时期,有四个很有政治影响力,享有崇高国际声望的人物。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四君子之所以声名鹊起,除了本身的治国能力外,还因为他们给很多百姓提供了免费的社会保障。他们在自己的家中建立收容机构,三教九流的人都可以去那里混个吃穿不愁,并且得到一个“门客”的工作。收留的人多了,他们的声势也就日渐高涨。
出使楚国之前,平原君要从他养活的门客当中选20个能言善辩之士,去帮助他劝说楚考烈王。选来选去,只找出来了19个。平原君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人站了出来。
毛遂:“老大,这次出国是不是人不够啊?干脆带上我凑数吧。”
平原君:“你的样子面生,来我这里不久吧?”
毛遂:“您真是贵人多忘事,我都来三年了。”
平原君:“小鬼头,乱弹琴,这次是重大政治任务,选拔的是才能之辈。人才就像锥子,放在兜里就会冒尖。你来了三年,我可没听说你有啥才能。”
毛遂:“我是锥子不假,您一直没把我放兜里边而已,不然早扎烂衣服掉出来了。”
平原君随便跟毛遂侃了两句,感觉这个人的嘴确实很贫。既然人数凑不够,就让他去吧,至少路上能给自己解解闷。
平原君带队出发,拜会了楚考烈王。两个人交谈甚欢,可楚考烈王就是不在发兵的事情上松口。平原君嘴皮子都磨破了,楚考烈王还是无动于衷。
交涉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平原君还没有放弃对楚考烈王的劝说。毛遂早上没有吃饱,一直在忍受饥饿的煎熬。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他就出言打断了主子的对话。
毛遂:“现在又不是核问题,用不用谈这么久还没有结果?赵国来帮助楚国,楚国怎么还扭扭捏捏?”
插话是种很没有礼貌的行为,但楚考烈王并没有生气,他觉得不应该跟傻子计较。
楚考烈王:“你是不是没有睡醒?赵国来帮楚国?”
毛遂:“赵国请楚国出兵,除了救赵国外,更重要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