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证方丈身为少林主持,武功与佛法修为之高,皆是当世一人。不过他平日处事虽然通达,但偏偏在“普渡众生“这个念头上面,颇有几分痴气。既然见到了陈胜这个“良材美质”,便无论如何也不肯放过。寻常路子走不通,所以才决意另辟方便法门作为引渡。
此外,佛门中讲究一个“缘”字。从陈胜的武功路数看来,他显然和少林极有渊源,这是其一;陈胜力主将《辟邪剑谱》送上少室山,保住了昔日南少林方丈得意弟子的后人,这是其二;千佛殿中机锋问答,令三祖寺公案现于祖庭,这是其三;陈胜有守正辟邪,渡生斩罪的宏愿,这是其四;杀青城掌门、伤泰山天门、灭嵩山三大太保,桩桩件件,都是耸人听闻,若不以佛法善加引渡,则陈胜日后的所作所为,在方证方丈眼里,容易沦为偏执,甚至有堕落修罗道的危险,糟蹋了如此人才,岂非大大可惜?这是其五。
正因为有了前面那五个机缘,所以方证方丈不但愿意接纳陈胜加入少林寺,而且更愿意自己收陈胜为徒。当中苦心,不可不知。此刻见陈胜下拜行礼,方证方丈心中欢喜,禁不住展颜微笑。
恰好这时候方生大师送客回来了。见到两人如此,不禁为之愕然。动问之下,更感惊喜,笑道:“恭喜恭喜。方丈师兄生平只收过两名徒弟,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陈师侄既然入门,那就是方丈师兄的关门弟子。师兄所精通的诸般少林绝艺,也可量才传授。到时候师侄定可光大我寺,在武林中大放异彩。”
陈胜坐直了身体,凝声道:“少林七十二绝技,确实博大精深。不过我最想学的,却只有一样,就是当年达摩老祖传下来的《易筋经》。”
对于新收的徒弟有这个要求,方证方丈并不感到意外。他微微一笑,道:“少林弟子入门以后,如欲学武,总需要循序渐进。先学少林长拳,熟习之后,再学罗汉拳,然后学伏虎拳。内功外功有相当根柢了,可以学韦陀掌或大慈大悲千手式。学得差不多了。如果悟性高,可以跟着学散花掌。之后是否能学波罗蜜手,要看各人性子近不近于练武。假如资质不好的,那么至此就行人止步,之后也不必再多费力气,还是专门念经参禅的为是。”
方生大师接道:“不错。学完波罗蜜手以后,就可以研修本寺的七十二绝技了。不过这七十二绝技的功法均是甚难,纵使天资卓异者,想要练成其中一项,也不容易。何况各项绝技练到精处高处,总之不过在武学上胜人一筹而已,既能以甲门功夫胜人,便不必再以乙门功夫胜人,至于丙门、丁门,更加不必去练了。所以历代祖师传法,皆适可而止。若是俗家弟子,则规定只能修练一门绝技。”
方证方丈颌首道:“徒儿,你本身武功已经极高,即使从头学起,想必也不过十天半月之间的事而已。要直接学七十二绝技,自可使得。不过《易筋经》……这是本寺至高无上的武学秘典……”心下不禁踟躇。过了半晌,又叹道:“不是为师不肯传授。只怕徒儿你即使学了,也未必能够有所成就啊。”
陈胜微感诧异,问道:“师尊,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方证方丈缓缓道:“当年达摩老祖圆寂后,二祖在老祖蒲团旁见到一卷经文,便是《易筋经》了。经文义理深奥,二祖苦读钻研,不可得解,于是遍历天下求解妙谛。历时三十二载,终于遇上日后的卫公李靖。两人谈论三日三夜,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领悟。
《易筋经》的功夫,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但想要有所成就,则必须心无所住,勘破我相人相,心中更不能存有修习武功之念。否则的话,即使穷年累月用功,往往也是一无所得。徒儿,你一心想要登武道巅峰,求证天下无敌。怀抱此心而修练《易筋经》,恐怕……”
话未说完,方证方丈微微摇头,显然对陈胜能不能“心无所住,勘破我相人相”,完全不看好。
旁边方生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