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远虑,着实令攸钦佩。”
“哪里,若论计谋,公达之才远在我之上啊!”荀彧微叹一声,随后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遂又突然向荀攸言道:“以公达才学,不难看出今世之格局,如今汉庭紊乱,宦官外戚专权,久之天下必乱,我等身怀匡世之才更应当及早为将来做好打算,公达又何以甘心效力于那市井屠夫,莫如由我引荐一位明主与汝相佐!”
荀彧这番话言辞恳切,颇令荀攸感动,但经过短暂的思索,却笑问道:“堂叔所言之明主,莫不是那司空袁大人嫡子袁术袁公路?”
“非也!”荀彧断然否决,接着却又言道:“我今投身于袁公,虽看重其显赫家世,但对于其嫡子并不看好,但观袁氏一族,唯有庶子袁绍堪有所为,今后亦可成事!”
“哦,是那袁本初么?!”荀攸闻言默然深思起来,良久未有言语。
荀彧以为其动心,遂再加劝言道:“那袁本初虽为庶出,但我观其日久,以为其心存鸿图大志,假以时日汉庭绷裂,则必可成为一方霸主,倘得良臣相佐……”
说到这里,荀彧立时不再多言,其意则不言自明。
荀攸亦是善谋之人,对于荀彧这种危险的言论自当有所理解甚至赞同,但对于袁绍他却当即做出了不同的看法,道:“攸观此人亦久矣,虽说其志不小,但却少智,非成事之相耳!”
有道是多智者善谋自身,若论智计才学,这荀氏叔侄二人,当以荀彧为先,但论及视人之明,却非荀攸莫属,这一点历史亦早已做出了评论。
荀彧的确只是看到了袁绍好的一面,虽然无有智谋,但想到其只要今后恳从柬善纳,要成大事却也无有大碍,故而对于荀攸的话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加以反驳之言。
倒是荀攸紧逼其上,接连言道:“倘论素有大志而多谋者,攸到今日才方知一人,堂叔可愿闻之!”
“哦?”荀彧眼中带着疑惑,缓言道:“公达但说无妨。”
荀攸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左手掳起右臂宽大的袍袖,右手中指伸进杯中,蘸着水在黑木几上工整的写下了五个大字。
“洛——阳——北——部——尉。”荀彧将荀攸在几上写出的字体一一念出,紧接着便大为惊异,道:“洛阳北部尉不正是曹孟德?”
“不错!正是此人。”荀攸严肃的看着荀彧道。
岂知荀彧一见荀攸认真起来,立时又大笑道:“我道是谁,原是谯郡曹阿瞒,我与此人少时有过相识,其喜好飞鹰走狗,多有怪癖之举,何言大志?其只是凭借养祖阉宦之权才得以入朝为仕,可见未有过人才学,虽说任上敢于治法,但多半却是倚借何进之势,又有何勇可言,如此混水摸鱼之辈,如何当得了大事,公达实是高看此人矣!”
根据史载,灵帝熹平三年(公园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如今照荀彧之言看,这曹操真的敢这么做,怕也是有何进在背后撑腰,想想也不无道理。
“唉……我等皆小看此人矣!”荀攸闻言概叹一声,想起先前自己何尝不是这样认为,但从何进口中得知为其策划者乃是此人之时,他的内心却是极为震撼。
想到这里,荀攸当即向荀彧发问道:“堂叔可知此攻心伐髓之计出自何人?”
“哦,公达何以有此一问,难道非是出自公达,那……”荀彧不料荀攸有此一问,脑筋急转直下,联想对方先前之言,当即震惊道:“莫非是……”
他没有直接道出答案,但却看着一脸平静的荀攸。
荀攸微微点头,立即言道:“我等皆小看此人矣!”
“哈哈哈哈哈……好一个曹阿瞒,好一个曹孟德!”荀彧当即苦笑不止,神情极为复杂。
在笑罢之后,他却立时换上一副严谨之色,怅然言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莫非汝南许子将之言当真可预示其人呼?”
(第15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