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67、题名栖梧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舜华想到了满清的八旗制度。

    什么正白正黄只是名色,关键是把人组织起来,战时皆兵,平时皆民,既要确保战斗力,又要保证平时老实,跟中原王朝的军屯有些类似。

    汪舜华听赵辅汇报建州女真的组织:“女真人以狩猎为生。他们往往结伴而行,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小团队称为牛录。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把若干个牛录汇聚在一起,以旗帜为标志导引,称为固山。”

    知道汪太后想仿效内地编户齐名,他提到了女真人的的猛安谋克制:“当年完颜阿骨打定制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

    “八旗子弟”汪舜华听得不少,但具体怎么组建,还真的不太清楚;但兵民合一,府兵制就是典范,虽然在中原地区早就落伍,但在东北,还不算过时。

    于是和群臣商量,对东北的牧民进行编户。每10个丁壮为1班,每3班为1排,以上为连、营、团、旅、师、军,都采用“三三制”编制。一旦编制入伍,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朝廷划给你们土地,自己去开垦。

    授田是有代价的,纳粮就不必了,但是要服役。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届时自备马匹、器械、粮草,不能随便迁徙出界,还要轮流到宿卫。当然汪太后不放心把这些人招到北京来宿卫,但是可以去其他的地方。百里外五番,也就是五人为一组轮流,五百里外十番,一千里外十五番,每番一个月;二千里外二十番,每番两个月。

    李贤提出来:“一军仅丁壮便可达三万之重,若连同其老弱妇孺,岂非十万有余?若全由一人主断,恐日后为患。”

    汪舜华点头:“说得很好。”

    府兵也好、八旗也罢,兵民合一,但又必须有所分工,否则占山为王甚至挥师入关可怎么好?

    这年头不能设政委,但是分权还是可以的。

    连以下,领导职数为一正一副;营、团、旅、师,一正两副,军,一正四副;分工也很明确,正职负责战时号令冲锋,副职分管赏罚、土地、人口、后勤等事务;其中营职对应正七品,当然可以世袭,但必须由朝廷任命。

    没有编入军籍的,则编入民籍,和汉民一样,种地纳粮。

    就这样,东北地区很快热闹起来,当然算不上喧哗,毕竟自愿前往和有组织大规模移民还是有区别的。这些人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明,引导原来的游牧民族逐渐定居;尤其朝鲜省纬度差不多,种植起来也就更有经验,大家相互学习,也算促进了交流。

    当然这么多人和事,要是再扔到山东省,那就太麻烦了,本来港口就够挤了;尤其是让举子们在滔滔风浪里颠簸着跑到济南府来考试,那也太不负责任。

    因此,朝廷决定,正式设立辽宁行省,不过这是十年后的事了。

    八月十三日,汪舜华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同时派张懋和徐俌告太庙;随即宣布了赏赐,沐琮涨了五百石工资,又领了一百顷赐田;范广已经拿到了侯爵,永顺伯薛辅同样进侯,武靖伯赵辅则拿到了世袭铁券,襄城侯李瑾这回表现同样不俗,涨了一百石工资;项忠升右都御史——钟同坐镇辽东去了;其他有功将士,论功行赏。他们带回来的金宗直交给吏部,学生郑汝昌等送国子监。

    当天进宫拜谒太皇太后,被她牵着仔仔细细得看,确认无事,又哭又笑的说了好大一会儿;听着里头叮叮咚咚的声音,知道永宁公主不放心,赶紧劝慰太皇太后无事。

    八月十五日是土木之变二十周年,朝廷自然是要隆重纪念。汪舜华和皇帝带着满朝文武到太庙和旌忠祠行礼,又让张懋、薛辅带队前往土木堡显忠祠祭祀;次日,在北苑举行隆重的大阅,也就是阅兵式。

    汪舜华和皇帝一起参加了大阅,看着下面军容整肃,在心里点头:确实,好多了。

    这次大阅,沐琮的表现仍然最为抢眼,但张懋、徐俌、薛辅等人也相当可观,尤其下面的将校,俱百发百中;不仅汪舜华满意,连襄王等也点头:这才真称得上是威武之师!

    想想第一次天家子弟参加武试,那场景简直惨不忍睹;想着现在下面接受考教的也有远支宗室,真是不打不成才!

    皇帝还没有加冠,汪舜华代他发言,无非是回顾20年前那场惨烈的战役,声讨瓦剌连年犯边的罪行,激励大家要勤奋操练,复仇雪耻之类的。

    下面听得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独有站在汪舜华身边的皇帝,久久没有说话。

    当天晚上,汪舜华在宫里祭奠怀献太子。

    二十年了,好多人和事都已经淡忘了,然而丧子之仇,一日不能忘。

    这笔账,该记在王振头上、隐帝头上,但是瓦剌,也跑不了。

    沐琮稍事休息,准备回云南准备——此前匆忙在国公府坐了一下,现在要准备结婚,公主要去云南,虽然汪太后已经交代了沐瓒和云南布政使整修,但家里的事,还是要走一遭的。

    当然临走前,还要到仁智殿画像——明年二月为皇帝加冠,届时以功臣像题名栖梧阁。

    第一次题名栖梧阁的只有十人,自然是以于谦为首,然后是郭登、李贤、商辂、沐琮、王越、赵辅、李瑾、徐埕、丘浚。

    这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名单。目的不仅是表彰功臣,也是提醒皇帝,这些是国之栋梁。因此已经去世的就不再题名。

    于谦自不必说,不论是景泰还是建极年间,不管是卫国还是改革,功劳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郭登则是在保卫大同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李贤和商辂、丘浚则在改革方面出力很多,尤其李贤在后宫改革、女性解放和辽东、朝鲜问题上支持了汪舜华,从而越过了商辂;丘浚则在经济改革方面提出了相当多相当好的建议;沐琮、王越、赵辅、李瑾则在平定内乱和开疆拓土中功勋卓著;徐埕则是因为治水,这几年黄河消停多了,现在北京水系也在紧张治理。

    这些功臣像由宫廷画师绘就,有真人长短,陈列于栖梧阁东;西边则安置着开国以来功臣神位,包括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以及在开国前牺牲的胡大海、赵德胜、华高、俞通海、吴良、曹良臣、吴复、孙兴祖、冯国用、耿再成、丁德兴、张德胜、吴桢、康茂才、茅成;靖难功臣张玉、朱能、姚广孝、刘基、郭英,这也是此前配享太庙的名单;如今加上张辅、朱勇、吴克忠、薛绶、王骥、郑和。其中四个牺牲在土木堡,吴克忠、薛绶是蒙古人,郑和是内官。

    可以想见,这个名单颇惹人议论。彭氏等人都坚决反对郑和进去,理由是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何况如果让内官进去,以后皇帝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宠用宦官,怕再出一个王振。

    汪舜华笑道:“自古英雄不问出处,我用人,从来只问他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不管他是男人女人还是不男不女,不管他是文的武的儒的道的佛的,也不管他是高门望族还是蓬门小户,甚至曾经反对过朝廷。郑和将命绝域,三擒贼魁,威宣海外,一破国都,再掳逆命王,三擒大盗酋;所至国王纳款朝贡,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实乃国家的大功臣,为什么不能入?以后要是有人能扬威海外,为国家开疆拓土,我也能把他请进去。”

    彭时道:“旁门左道,只怕让世人寒心。”

    汪舜华道:“实用当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于是追谥“忠宣”,配享太宗庭庙。

    郑和没有想到,会和烧了自己航海资料的刘大夏共用一个谥号。

    不过这也成为惯例,翰林出身可追谥“文”,武勋得“武”,太监得“忠”,当然这个难度系数会高出很多。

    稍早以前,汪舜华下旨,张辅、朱勇、吴克忠、陈懋、郑和配享太宗廷庙,薛绶、王骥配享宣宗廷庙。世宗廷庙倒还空着,不过都看得出来,第一位是要留给于谦的。

    功臣及后人感恩戴德,尤其题名栖梧阁的,挺胸抬头,步伐都轻快了很多;将士们也在热烈讨论——开国靖难的那一波不算,这十人中,除了沐琮、薛辅、李瑾有世袭的爵位,其他人可都是自己拼上去的!尤其赵辅,普通人上去的。

    曾经犯过错的也在嘀咕——徐埕居然也能上榜,看来汪太后并不是要把咱们彻底打入另册,不死不休啊。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信乎不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