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着京城的稳定。
如今关中危难,战火迭起,在府兵不堪大用的前提下,他们成为了这次平定叛乱的锋利长剑。
卯时三刻,平西道行军总管陆瑾抵达了校场,急促沉闷的点兵鼓震耳欲聋,身为主帅的陆瑾开始按照名册点将。
一杆上书大大“陆”的大纛旗下,甲胄在身的陆瑾展开一方竹简,大声清点着将校名字:
“左虞候都尉李多祚。”
“末将在!”一个身形颀长,猿臂蜂腰的年轻武将率先拱手应命。
陆瑾点了点头,继续高声点名:“右虞候都尉苏务玄。”
“末将在!”又是一个年轻将领出列应命,比起左虞候都尉李多祚,这位右虞候校都尉苏武玄个子要矮上不少,但他体型魁梧,站在那里却是如同一坐小山般敦实。
“左前军都尉豆卢明贤。”
“末将在!”应命的乃是一个中年武将,胡须蓬张面黑如同张飞。
“右前军都尉王东宝。”
“末将在!”一声苍老的回答,却是一个大概五十些许的老将。
陆瑾暗自感叹今番随他出阵的都尉可谓老中青结合,不由大感好笑,不容拖延,目光看向了中军都尉的名字,神情顿时为之一凝。
他抬起头来,视线在前方将领中巡睃一通,终于落在了其中一人的身上,亢声点名道:“中军都尉薛楚玉。”
“末将在!”一名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的年轻武将出列抱拳,正是中军都尉薛楚玉。
看到眼前虎虎生威的薛楚玉,陆瑾大感亲切,也非常欣慰,不由回想起了当初两人偶遇一并蹴鞠之事,没想到两年时光过去,两人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见面。
薛楚玉显然也明白主将是谁,比起同僚们的镇定自若,他的神情显然有些激动,然而出生于将门之家的他自然明白主帅点将的规矩,眼前履行的是公事,有什么私情下来以后再行叙旧便可。
不过……也不知陆瑾是否还认识曾并肩蹴鞠的自己,毕竟他现在可是高高在上的太平公主驸马,安知还否记得曾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
统军的五名都尉点将完毕,陆瑾又点了长史宋璟、参军赵文翙等人的名字,紧接着下令统军都尉清点所部军卒。
按照大唐军队出征惯性编制,三名士卒为一小队,三小队为一中队,五个中队则组成一个大队,而大队除了四十五名军卒,另外再设队正一人,执旗副队正一人,护旗兵两人,押官一人,并授军旗一面,大队便是唐军最基本的作战单元。
再往上五个队为一营,长官为校尉,五个营组成一部,长官称都尉,七个部满编组成一军,以行军总管统之,共计八千七百七十人,另外还有一千余辎重兵,恰好每军一万人。
然则今番出征平定叛乱的只有四千人,编制肯定是大大打了折扣,不仅只有五个部,每部也只得八百人。
待到五名都尉高声禀告所部人数后,太子李哲脚步匆匆的到了。
(本章完)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