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自身就是一个人唯我主义,根本就没有什么家国理念,只要自己过得好,便是唐朝覆灭也与之无关。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是唯一一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件事情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什么发现?快快说来!”裴旻深知李林甫的才能,催促他细说。
李林甫道:“属下是觉得南诏现在还不到与我朝翻脸的时候,我朝扶持他们牵制吐蕃,对于南诏自身,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我们能够达成所愿,而他们也能在南边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可以与吐蕃对抗的国家,而不是备受欺凌的可怜小国。这有一句话叫做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可现在磨并没有磨完,桥只走了一半。南诏王有什么理由在这个时候卸磨拆桥?”
“就为了一个女人?属下以为身为国王,即便那个白洁夫人万中无一,也不应该为了他而死磕我朝。”
将心比心,李林甫觉得换做是自己,利益在前,别说是女人,连儿子女儿都能卖。
经李林甫这一提醒,裴旻也冷静下来细想,同样觉得有些反常。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怒发冲冠为红颜的例子,但冤有头,债有主。
干蠢事的是张虔陀,这个无可辩驳。
南诏也残忍的杀了他满门,上老小幼,一个都没有放过。
难道这还不够?
还要特地挑衅唐王朝?
打算让更多的人为白洁夫人陪葬?
还是是寿星公上吊找死?
裴旻不怀疑南诏以后会反,反而坚信,他们一定会反。
就跟回纥、葛逻禄一样。
裴旻在选择扶持他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将来打虎的准备。
在裴旻看来,只要在老虎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唐王朝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这险是值得冒的。
毕竟身为打虎人,不能怕虎。
现在的南诏别说是虎,小虎崽都算不上。
充其量就是一条狗,这一条狗就来挑衅唐王朝,这也实在太夸张了。
南诏王皮逻阁在历史上能够一同六诏,将南疆荒芜之地发展起来,打下未来大理国的雏形。应该不至于与夜郎国一样,有着莫名的自信。
“也许真的有问题?”
裴旻眼前一亮,肃然道:“你们想,南诏为何要在夺取了嶲州之后,又选择退去?”
张九龄立刻回道:“是知道守不住吧。”
“没错!”裴旻打了一个响指,说道:“这也说明了南诏王皮逻阁有这个自知之明,知道他们能够一时出其不意的攻下我朝一座城池,但只要我朝回过神来,反击之势,根本不是他们可以抵御的。故而直接放弃,同时,他们并未劫掠嶲州,也可见他们并不打算真正的与我们为敌。真有这个打算,城中财富哪有不取的道理。细究起来,也许真有问题也不一定。”
他来回渡步,说道:“此次皮逻阁兵袭,我军最大的伤亡是徐琥父子以及一众敢于抵抗的家丁兵士。他们的仇,不能不报,但可以记在账上,秋后清算。现在时不是跟南诏开战的时候,这边一动兵,用屁股都能想到。为了自保,南诏会投向吐蕃的怀抱。他们一但结盟,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当即裴旻修书,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写下,命人加急传给李隆基,希望李隆基能够暂缓攻势,调查清楚一切。
但是裴旻的上疏直接让李隆基拒绝了。
而且没有任何的犹豫,甚至还有了些许不满。
“静远这是太不知轻重了!”
李隆基好大喜功,而今讨贼缴文以出,唐王朝上下群情激奋,都渴望浩荡王师能够再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
李隆基自认为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而且裴旻的怀疑固然有道理,但细细一想,真要是有问题,那就不是皮逻阁的过错,而是自己人在捣鬼。
唐将奸杀南诏王妃在李隆基眼中已经是一种耻辱,真要还有细节,那唐王朝的颜面何存?
面子,是李隆基最注重的东西。
即便是裴旻,也无法动摇李隆基出战的决心。
高力士也看了裴旻的来信。
原本从不过问朝政的高力士,因为李隆基的放权,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了历史上的那个高力士。
一个能够代表李隆基独断处理事情的人物。
高力士笑道:“国公应该是从大局考虑吧,毕竟阿拉伯、吐蕃给了他不小的压力。连南诏牵制吐蕃是一手妙棋。这妙棋让该死的张虔陀破坏了,裴国公想要挽回局面,稍微过界,也是情有可原。”
李隆基也点了点头,说道:“高将军说的对,阿拉伯、吐蕃接不上易于之辈。阿拉伯攻伐天竺,轻而易举的动用了十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就将天竺荡平了。根据西方商人传来的消息,吐蕃能够动员的兵力,远不只有这十万,真要聚兵而战,便是翻两三翻都不成问题。只是对付天竺,无需那么多而已。”
“而吐蕃,老对手了。他们的实力,我们焉能不知,咬咬牙,还是能够筹齐十万之数的。静远只有陇右、河西两镇之兵,却要对抗两国,确实不容易。”
“朕之前问他有何需求,他绝口不提,显然是不想朕为难,是朕有些矫枉过正了。”
他想了想,说道:“至于静远的战略,其实这很容易。朕这就亲自修书让他放心,他的战略,朕绝对会让他达成。”
在决定出兵攻打南诏的时候,李隆基已经考虑到裴旻的战略了。
两者其实可以不冲突的。
扶持南诏对付吐蕃是因为南诏与吐蕃疆域相邻,相比蜀中与吐蕃隔着的崇山峻岭。
南诏离吐蕃的国都逻些明显更近,可以更方便的威胁到他们的大后方。
当只要他们能够一举攻占苍山洱海,将南诏吞为唐王朝的疆域,或者另外立一个听话的南诏王,将一举两得。
到时由剑南军负责牵制吐蕃的任务。
上有陇右王忠嗣,下有剑南章仇兼琼,何必求区区南诏?
如此岂不比裴旻的南北夹击更加高明有效?
裴旻看着李隆基的回信,脑中突然闪过一个诸葛亮的一句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