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多个孩子可不是小事儿,不用大喇叭里全村广播也得跟村长说一声,以后有啥事儿也方便村长出头帮忙。
这事儿是春阳跟村长说的,村长连连叹气,最后只憋出一句:“大娘,郭大哥,大嫂子都是好人呐,好人不容易。有啥事儿尽管找我,能帮村里头肯定帮一把。”
村里人最爱嚼咕这种事,几乎是一天之间,村里差不多都知道郭家捡回一个女婴,甚至还知道郭家找到女婴的亲爸亲妈,他们死活都不肯要孩子,郭家没办法才把孩子留下来。
春阳觉得这样也挺好,大家都知道孩子亲爸亲妈什么德行,万一以后这孩子出息了亲爸妈找过来,大家心里多少也能偏着些孩子。
曹蕴却觉得她的想法太天真,看热闹的才不管那么多,他们只会满口仁义道德劝孩子报生恩,如果不如他们的意就要扣一顶没良心的大帽子。
杨家的那两个媳妇后头又来过两回,闹的很不愉快,村里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仗着年纪大辈分大“教育”曹蕴,没有人比曹蕴更懂看热闹的这些人都什么心理。
甭管以后怎么样,眼巴前儿孩子是在郭家安顿下来了。
家里有羊奶,跟米糊啥的混着喂孩子,孩子肯定饿不着。知恩知礼小时候的衣服曹佩瑜都留着呢,拿出来补一补改一改还能穿,李冬梅也把没事儿想巧丫的时候做的衣服啥的拿出来,孩子也肯定冷不着。
有吃有穿,还有曹佩瑜和李冬梅的精心照顾,这孩子的日子可比村里好多跟亲生爸妈生活的孩子过得好。
孩子的名字是曹佩瑜给取的,跟着知恩的名字走,就叫郭知善,过几天没啥事让村长帮忙去乡里把孩子户口上了,以后就是名正言顺的郭家人。
家里突然多出一个妹妹来对春阳的生活没多大影响,她还是白天上课,放学后跟学生们一块儿练笛子,等辛然过来好好表演。
儿童节如期而至,刘校长一大早就来到学校站大门口挨个检查学生的卫生,不合格的回家收拾干净了再来。
所有学生到校后,刘校长又让各班组织打扫卫生。其实早都打扫过,只是刘校长不放心怕出纰漏,非得让学生们再没活找活收拾一遍。
课上的也都漫不经心,甭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总不自觉的往窗外看,盼着辛然过来又怕她过来,因为要表演,孩子们都怕自己表现不好。
临近中午,辛然才在几名乡里干部的陪同下坐着一辆轻卡过来。
轻卡的车斗里装了好几个大箱子,里面满满当当的装着学校需要的东西。
刘校长和村长将人都迎进办公室,春阳和几个五六年级的男生把箱子搬下来,一个一个规整的摞在校舍门前。
是乡里来的领导特意吩咐春阳把箱子都摞在门口的,一开始春阳还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箱子码好领导叫所有人出来在学校前照相的时候她才琢磨明白。
辛然站在第一排最中间最显眼的位置上,笑的比六月的阳光还要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