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上缴的武器,数量明显有些不对劲,并参战日伪军编制少了将近五六十条枪。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李子元倒也没有觉得自己吃亏太多。等到送走军区工作组之后,李子元便着手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从主力部队中抽调一批得力的军事干部,分别担任各个县的武委会副主任。
这个副职别的什么都不管,唯一的任务就是在农闲的时候整训民兵。考虑到这些下派干部将来自身的发展,李子元采取了轮训制。也就是说这些干部抽调到地方工作,也就是一段时间。隔上一段时间,在以其他人替换。
为了保证干部下去之后,能够安心的工作。李子元还采取考核制,也就是说你老兄想回来,得看你的训练成果怎么样。要是拿不出来,你老兄就接着去整训民兵去吧。采取这一手,就是防止某些干部下去之后不安心工作,走个形势混时间。
同时为了保证地方武装战斗力的提升,李子元还采取了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干部对调的办法。从各个独立营抽调一批连排干部,到主力部队工作和学习。并且成立了军分区教导队,利用眼下态势相对平稳,对地方武装军政干部实施轮训。
为了尽快的将地方武装,也就是各县所属独立营、各个区所属中队,战斗力尽快的提高。李子元可谓是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办法,从干部到部队成建制的以连排对调。中心点只有一个,就是尽快的提高地方武装的军政素质。
不过相对于民兵整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说,地方武装的整训速度要快的多。毕竟在前几年困难时期主力部队精兵简政,从人数超编的甲种团改编为乙种团,甚至是一再压缩成丙种团,大批久经考验的干部都下到地方武装。
地方武装虽说因为作战的目标和性质不同,与主力部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并不是很大。相对于来说,民兵整训的工作就难度很大了。这也是为何将民兵的整训工作,放在了冬季农闲的时候。
民兵虽说也带一个兵字,可到底是寓军于民的不脱产武装。他们首先还是一个民,跟兵的关联并不太多。不放在冬季农闲的时候,他们今儿惦记着家里的地还没有耪,再不惦记着家里的猪还没有喂。别说训练不安心,几天下来能剩下一半的人就不错了。
毕竟这个时候农村种地,没有播种机和收割机,没有化肥和农药,更没有除草剂。虽说生产的粮食,都是纯天然绿色的,并没有什么农药和化肥在里面。可这个时候的农活,相当的劳累,真正是脸朝黄土背朝天。
像后世,种子都是用农药侵泡出来的,本身就可以防止大部分的病虫害。农民种完地、打完除草剂,就剩下水田放放水、旱田到日子抽抽条,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农活了。家里留下的老人,经常去看看就可以了,
基本上可以说种完地,直接等着秋收就可以了。收割的时候,雇上一台收割机,用不了两天就完活。种完地,年轻人基本上该干嘛就去干嘛。勤快一点的,出去打工或是当瓦工一类的。懒一点的,则干嘛的都有,赌博输得倾家荡产也不在少数。
这个时代还不行,一旦当了农民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基本上一忙就是一年。民兵又不脱产,所以必须要等农闲时候。到了冬季,即便是种植冬小麦的,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播完种后,农活也是不多。
冬季不用锄草,不用担心病虫害。像看着麦地别让牲口啃了,家里的老婆孩子就可以了。所以,将民兵整训放到了冬季相对清闲一些。这样,这些民兵也不用惦记家里的农活,而不安心训练。
随着天气逐渐的变冷,在冬小麦已经完成冬灌之后,整个农业生产基本停顿的时候,李子元在整个潞东地区展开了大练兵的活动。从主力部队到地方武装,从各县独立营到不脱产的民兵,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热潮。
按照李子元地方武装按照主力部队看齐,民兵向着地方武装看齐的要求。整个潞东军分区所有的部队,包括民兵在内都被折腾的不轻。尤其是采取两个县一起集中整训那些民兵,从基本的队列训练到实弹射击。从白刃战到班排战术,甚至营连战术都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原来每人只有几发子弹,打光了极少有补充。甚至很多人手中只有大刀长矛,或是用来打兔子的*枪。谁要是能弄上一支晋造三八式,都感觉到兴奋无比。这次集训,居然每人都是十五发子弹。
尽管有一部分,是军区下拨的复装子弹,可这么一下子配发这么多的子弹,让这些从来都没有这么土豪过的民兵感觉到相当的意外。只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那么的美妙了。进行实弹射击之前的瞄准训练,让这些人苦不堪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