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刘青山心不在焉得抓了几只蚂蚱,而刚子则很有兴致得抓了一串。他们抓的蚂蚱,都用狗尾草串着,提在手里。
“刚子,你在施家峪村有亲戚吗?”
“我姥姥家就是施家峪的啊。”
刚子眨眨眼看着刘青山,不知道他问这些的目的。
“我口渴了,咱们去你姥姥家喝点水吧。”
这个理由挺充分的,刚子一听立马就答应了。于是两个人便提着抓来串好的蚂蚱,往山下施家峪村的方向走去。
“哎对了,刚子你姥姥姓什么?”
“姓徐。”
施家峪村虽然名字叫“施家峪”,但是实际上早就没有姓施的人家了。大寨乡十四个行政村,每个村的村头都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村子的历史。十四个行政村里面,施家峪村算是立村比较早的了,不过也就是洪武三年立的村。而其他晚的村子,最晚也就到万历年间立村了。
整个大寨乡的十四个行政村都是明朝立村,由此可见,明朝以前,现在大寨乡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人烟的。而明朝的人口大迁徙,也能从这些斑驳的石碑上,可窥一斑。
“姓徐?施家峪村的大姓是什么?”
“包和徐。”
每个村子,都有一个或两个占主流地位的大姓,人丁特别兴旺。比如说大寨村的马姓和刘姓,卞家泉村的葛姓,方家庄村方姓,城子坡村的展姓等等。这些姓氏的人口在本村所占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在以后村委选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这几个大姓里面的人选轮流当选了。至于说其他的小姓,能够上台当个村主任什么的,几乎没有机会。
刘青山点了点头:“哎对了,你认识施家峪村里一个叫包怀亮的小孩吗,跟我一般大小。”
“我姥姥家的邻居就叫包怀亮,你怎么认识他的?”
刘青山想起几天前在大寨村集上的情景,包怀亮到大寨村集上赶集,然后跟着父亲到刘家的对联摊位上买对联,被刘青山一眼认出来了。
小孩子之间总是有话题,刘青山假装头一次见到包怀亮,然后问他叫什么名字,问他哪个村的。包怀亮见到刘青山也有些亲切感,所以这样两个人便重新认识了。
“上次你们村集,他跟他爸爸买我们家对联,我问他叫什么哪个村的,他说叫包怀亮,是施家峪村的。”
刚子一听也乐了,笑着说道:“咱们找他玩去。”
九十年代,山村里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便开始满村子里跑,上山抓蚂蚱,下河摸螃蟹;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又开始满乡里跑,这个周末去施家峪村找小包,下个周末就到清泉岭村找小曹;上了高中之后,又开始满县城跑了,四周一个大休的周末,绝不可以随随便便了,去南湖,去电视台公园,去电玩城等等,高中同学在一块也充满了乐趣。
在刘青山的记忆里,仿佛前世多半的快乐都是在自己没有上大学之前。然后上了大学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原先喜欢的兴趣越来越少,到最后,便只剩下钓鱼这唯一的兴趣爱好了。
为什么人越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