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一七章 战争爆发(3)
七月二十九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接见德国大使,明确表态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将被迫作出紧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当德皇威廉二世最终获知英国参战的真正意图之后,曾打算悬崖勒马,劝告奥匈接受英国的调停。可是,奥匈已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天了,军队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事情到了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
奥塞战争迅速爆发,俄法两国已经站在塞尔维亚方面,立即进行战争总动员。七月三十一日,德国向俄国和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它们停止总动员,遭到断然拒绝后,德国于七月三十一日向俄国宣战,八月三日又对法国宣战。在法俄两国的再三要求下,英国与八月四日对德国宣战,战争程度进一步升级。
回头看看亚洲的情况。七月二十八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后,英国政府已经知道自己和德国的战争不可避免,于是偷偷和日本政府勾结,希望日本海军能够在这次战争中牵制德国在亚洲为数不多的海军部队,并配合英国在亚洲地区的军队(海军和陆军),占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岛屿。如果能够牵制德国在远东的力量,使德国陷于两线作战是最好不过。英国人不是没有想到过中国政府,但是自清王朝以来中国政府和军队的一直软弱和无能,让英国人对袁世凯政府没有多少信心;就算北洋1政府已经在用尽全力发展经济整军备武,其军队战斗力和日本军队相比,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用,还是日本人的实力比较可靠些。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和日本政府都犯了一个错误,特别是日本政府,可以说是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还在以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时期中国社会的眼光看待现在的中国一切,都以肯定性的眼光和想法看待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从清帝退位到现在也不过两年时间,中国发展变化再大,也不能影响到什么;所以对中国内地的特务侦察活动几乎就没有进行----“落后的中国,已经没有必要日本政府再花费更多的人员和金钱去这么做了”;这是青岛战役失败以后,日本国内在做检讨时军部一位官员所说的话。他们根本不会想到有赵天一这么一个逆天的东西存在,从一九〇五起就在悄悄的布置和运作一切。
现在的中国,已经在某些地方和日本不相上下,甚至走在世界前列。战术训练方面三年多巨大投入的山西陆军十万精锐,绝对可以和日本陆军一较高下;而装备方面,有了大量轻机枪和火炮的山西军队则早已经超过了日本陆军,更不要说还有飞机和装甲战车的出现。日俄战争期间,以旅顺战役为例,六万日军拥有的所有火炮也不过400门,机枪只有可怜的72挺,平均八百三十人才拥有一挺机枪。即使经过差不多十年时间的发展,资源贫乏的日本也不可能为陆军部队装备更多的火炮和机枪。
中国北京,八月五日,急匆匆赶到总统府的赵天一心里面很是恼火,时间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在山东军队的细致部署还在进行,与青岛德国人的联系也在进行。但袁世凯却要他立刻赶到北京开会,就因为这几天自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后一连串的国家之间相互宣战,历史车轮在赵天一这个先知先觉的指点之下轰隆隆的前进着,袁世凯越是知晓事情的进展就越是对赵天一的依靠越大,甚至不知不觉中有一种依赖的思想了。所以,当法国俄国对奥匈帝国宣战,德国对法俄宣战,法俄立即也对德国宣战,英国向德国宣战,德国又随即向英国宣战以后。袁世凯是实实在在的坐不住了,连发了四份电报要赵天一赶到北京,就连一向老成稳重以智谋自重的王士珍也在着急的等赵天一。
这么多重大事件都完全分析正确无误,那接下来是不是就是赵天一说的日本政府会向山东伸手?如果这样到时候北京政府做何种打算?尽管袁世凯已经同意了赵天一和莫理循的意见,把山东交给赵天一去处理,但他心里面还是怕怕的。这几天政府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在议论应该趁机对德宣战,收回青岛;国内舆论也强烈要求政府对德宣战,彰显民族气节从德国手中收回青岛。袁世凯是又急又喜、又怕又惊,整个心态也是忐忑不安,即有想收回青岛,为自己政府获得全国民众的心和支持,又害怕因此而与强大的日本政府撕破脸面,到时候打起来事情不好收场时自己的政府可能都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