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双十协定》的签订,令关内的人民欢天喜地,共庆和平。但东北却未纳入此次谈判的内容之中,我一时百思不得其解。显然,东北问题已成为全国聚焦的焦点。重庆曾流行一句话:“得东北者得天下”。令蒋介石焦虑不安。这句话虽有点夸大其词,但也有历史的佐证。重要的是蒋介石占据东北,实行南北夹击关内共军的战略计划破产了。再就是怕共军占据东北之后,会得到苏联的援助,那大事就不妙了。因此,争夺东北就成为目前国共双方最关键的事。可惜的是蒋介石在最关键处却走了一着臭棋。把本该用来争夺东北的最精锐的王牌部队一一杜聿明部,留在昆明用来解决“云南王”龙云一事,待尘埃落定已是十月中旬。而我军早已捷足先登。事虽如此,但蒋介石并没有气绥。自抗战胜利后,他的自信心充分澎胀,在中国已是“老子天下第一”。手中握有400多万军队,还怕拿不下小小的东北。
于是,蒋介石定下了用武力强行夺取东北的决心。他将昆明防守司令部改称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随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并委任了东北各省主席和各市市长。蒋介石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于十月十二日,派遣熊式辉、蒋经国等40余人赴长春去负责接收,结果碰了个软钉子,丧气而归。蒋介石极为恼火,便决定依靠美国的援助,从海陆空三路加紧向东北机动兵力,准备用武力夺占东北。他把攻占东北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何许人也?乃大名鼎鼎的抗日名将。曾在昆仑关率部与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激战十八天,击毙敌旅团以下4000余人,取得昆仑关大捷。42年曾率军远征缅甸,其部队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部队,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作战意志也极为顽强,是当时国军中的不可多得的精锐主力。对于杜聿明其人,我早有一定的了解。我欣赏他的军人精神,但我并不怵他,他的战术我研究过,擅长出奇制胜,以部分兵力作正面进攻,而以主力实施两翼迂回,包抄,这跟我军常用的战术极为相似,而且他迂回的部队是机械化部队,速度快。只要了解到他的特点,要对付他并不十分困难。再就是他指挥的是美式装备的部队,火力强大,机动性强,还会得到海空军的支持,这一些要大大优于我军。不过,我军在得到苏军部分武器装备后,差距也不会太大。因此,我对战胜对手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在美国帮助国民党向东北抢运部队的同时,我军也在积极备战。我们将苏联暗中提供的武器装备尽快地配发到各部队。特别值得到一提的是,主力部队营、连一级都配备了步话机,团级以上配有新的大功率电台,使用统一新的密码。这样,各部队的通讯连络及指挥就快畅多了。而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考虑东北的战略问题。主席几次密电给我,问及是否能把国民党军挡在锦州以南地区。对此,我一直在犹豫不决,沒有足够的把握。目前,我军有较强战斗力的只有一纵、二纵、四纵、六纵及新四军三师,而且四纵、六纵、三师还在剿匪,配合地方工作队完成建立根据地的任务。能机动的只有一、二纵,挡住敌人的先头部队是有把握的。但要挡住敌军主力的全面进攻,就是把四纵、六纵、三师全部调来,恐怕也挡不住。况且,我们跟美式训练、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还未交过手,对其战术及战斗力还不甚了解。而我军其他部队正在扩建之中,要形成一定的战斗力,至少还须几个月的时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定下决心,放弃沈阳,确保四平、长春。我将自己对整个东北的战略想法与政委、参谋长等人经过认真的商讨之后,形成了共识。于是,我便把自己的设想如实电告主席。
几天后,主席来电同意了我的设想,并提醒我预先做好四平的防御。目前应将蒋军阻滞在山海关至锦州一线,阻滞的时间越长,对我们谈判越有利。最后,叮嘱我务必确保四平不失,确保长春在我手中。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谈判桌上的交锋。我拿着这份沉甸甸的电报,如同举起千斤重担。现在,重要的是先挡住敌军的先头部队。我与总部的领导进行了分工,程政委坐镇总部,掌管全盘,洪参谋长负责新兵和新组建部队的训练,其他总部的领导下到四大军区,指导组建地方武装。我与卢副参谋长带一个精干的班子,到前线指挥战斗。因为我要亲自去摸摸美械装备的蒋军的底,看看其战斗力如何?为今后制订作战计划,心中有个底。
10月下旬,充当蒋介石争夺东北的急先锋杜聿明,乘飞机赴东北长春会见了苏联红军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和爽快的应诺,表示在营口迎接他的到来。杜聿明此行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自然是十分欣喜,踌躇满志,心想此次抢占东北必然是旗开得胜,囊中取物。但他没想到的是苏军玩了他一手,以报复美军在山海关的违规行动。当他乘坐美军的军舰,神采飞扬地来到营口海港时,迎接他的不是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笑脸,而是东北民主联军黑洞洞的枪口、炮口。苏联红军早已将营口、葫芦岛等重要港*与我军驻守。杜聿明碰了一鼻灰,气得脸色铁青。后又想从葫芦口登陆,其碰到的结果如出一辙。
杜聿明满腔愤怒地跑回去向主子报告,蒋介石听后,将俄国人大骂了一通,说:“岂有此理,一定要打进东北。光亭,你有把握率国军武力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