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随着战场局势的不断恶化,不但广大民众对印度政府愈来愈不满,而且促使印度军政高层的矛盾愈来愈激化,反对党派的人乘机落井下石,向索妮娅政府发难。要求索妮娅总理下台的呼声越来越高。索妮娅总理内外交困、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全国实行战时军事管制。派去大俄罗斯进行外交联络的人传回信息说,中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强硬,要求印度政府无条件的投降。而这样的条件,索妮娅总理又怎么会接受呢?
中国政府对于大俄罗斯出面为印度政府进行外交斡旋,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历来较为密切,印度一直是俄罗斯军火的最大购买家,只不过近年来印度突然转向美国,这引起了大俄罗斯的不快。现印度主动求助于它,它当然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恢复到以前的关系。不过,大俄罗斯的举动,引起了李中胜主席的高度关注。为了防微杜渐,防止外国插手干涉,事不宜迟,应尽快结束对印战争,迫使印度就范。李主席给印度战区司令部发去了密电。
陆海涛司令员接电后,根据战场态势,适当调整了战役部署。他决定西线部队加大进攻力度,进一步将印军的主要力量牵制在西线。而东线和南线部队加快推进速度,相互配合,击垮印军的一切拦阻,从东面、东南面威胁新德里,促使印军的全面溃败,从而达到提早结束战争的目的。东线戴参谋长、南线钟飞羽军长根据战区的指示精神,命令部队不与印地方武装所纠缠,对途中坚固设防的城市不予攻击,绕道而行;要求全体指战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最快速度前进。同时命令所属空军加大空中掩护的力度。这样一来,东面和东南面两路大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距新德里越来越近,这引起了新德里市民的恐慌。印总参谋部不得不命令西撤的东线印军停止撤退,就地构筑工事,坚决阻止中巴军队的推进。为加强防御力量,代总参谋长哈吉特辛还抽调拱卫首都的主力之一坦克第一军增援东线部队,抽调第五机械化军南下阻击中国第一陆战集团军。这样一来,首都新德里的防御就显得极为空虚。看来印军是无法可想了,如此冒险,作孤注一掷的最后之睹。
印东线指挥官贾拉根杰中将接到命令时,部队已退到勒克瑙一带,他立即下令部队停止西撤,于勒克瑙、温瑙至坎普尔一线构筑防御工事。我空中侦察卫星及无人侦察机发回信息,戴参谋长收到这一信息后,便知道这是印军的最后挣扎,只要我军赢得这一场胜利,就决定了战役的最后胜利。于是,他召开中巴军队军以上干部作战会议。在会上,戴参谋长首先说明了这一仗的重大意义,要求中巴全体官兵英勇作战,突破印军的拦阻,挺进新德里。接着作了具体的战役部暑,以第8轻机集团军与东巴第3军组成左突击集群,以第13轻机集团军与东巴第1军组成右突击集群,以第1重装集团军与第216、217数空师为中路突击集群,于明晨同时发起攻击……。最后,戴参谋长还特别强调说,印援军第1坦克军正向防线快速赶来,我们明天务必一举突破印军防线,击溃印守军。然后,以左、右两突击集群继续扫荡印东线残余部队,以中路突击集群迎击印援军。
会议之后,东线中巴40余万部队迅速按指挥部命令进行集结,并做好攻击准备。翌日拂晓,支援作战的空军率先对敌防御阵地进行精确制导打击和轰炸,紧接着炮兵也展开猛烈轰击。印军仓促修建的防御阵地、工事堡垒及交通壕等在爆炸声中被夷为平地。守卫在一线阵地上的印军伤亡惨重。炮击还未完全停息,中巴三路突击部队便展开了进攻。中路打头阵的是第一坦克师近300辆t一2020电动隐形坦克,按照战斗队形,一边射击一边快速冲向印军第一道防线。低空,100多架武直一14b和武直一13b不断发射空对地*或*,压制并摧毁印残存的炮兵及复活的火力点。从炮击和轰炸中还未完全清醒过来的印军官兵看到数不清的坦克冲过来了,急忙开火射击,但一般的枪弹和小口径火炮打在它身上如同隔靴搔痒,根本阻挡不了它前进的步伐,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冲近前来,少数印军吓得丢掉*弹药向后狂奔,防线很快被突破,失败的情绪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开来,士气本已低落的印军再一次丧失了斗志,向后溃退。印东线战区指挥官贾拉根杰中将尽管下达了死命令,组织了督战队,仍无济于事。我三路突击集群趁势猛冲猛打,印军的防线不到一天就彻底垮了下来,真是兵败如山倒。
印援军第1坦克军没想到30万人组成防线意然垮得这么快,他们还来不及赶到防地便碰上滚滚而来的中国第1重装集团军,双方在恒河平原上展开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双方都投入了近千辆坦克。高空无人侦察机和空中预警机将信息反馈到集团军司令部和东线总指挥部。军长吴天宇少将看着电子作战地图上显示的敌我双方的态势,知道这是一场实力与智慧的比拚。在一望无际、无遮无掩的平原上,双方碰上了。吴军长抢先出手,果断下令坦克第一师、第二师展开队形进行正面冲击;坦克第三师、第四师从两侧迂回攻击,数字化炮兵旅跟随给予炮火掩护,陆航旅配合正面进攻,从低空对敌进行打击。最后,他对各坦克师师长说:“两强相遇勇者胜,我们要以坚决、勇往直前的进攻,压倒一切强敌的英雄气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