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任谁都看得出,国力上,乃是魏国最强,吴国其次,蜀国最弱。
古代打仗很多时候是比哪个人多,谁的兵精,其次就是粮草问题,历史上也有不少有名以少胜多的战役,然而以少战多,更多的时候是输,只是没有被大家所熟知而已。
魏国人口远比蜀国多,土地远比蜀国大,兵马更多,更精锐,诸葛亮和姜维自然不会看不出,可他们为何一定要不断北伐,难道真的只为自己心中的执念或对自己的能力太过自信?
其实不然,张超认为,他们都是迫不得已为形势所逼。
如果大家一起修生养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和蜀国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一但任由魏国准备好,主动来攻,就只能任人宰割,所以诸葛亮要不断北伐,不让魏国好好的休养生息。
再者,蜀国内部,早在刘备在时,就不怎么团结,隐患极多。
刘璋能力虽然不行,但是对属下还是不错的,他执政的时候,益州的家族其实过得还是不错的,所以,除开张松等少数几人反骨仔,大多数人却没有换了他的想法。
而且,刘璋只是跟张鲁菜鸡互啄,并没太大的战役,百姓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百姓都没有造刘璋的反的想法。
刘备顺拿了益州,然后连年大战,益州的大部分人可是不怎么开心的,刘备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对益州那帮子土著格外留心,很少让益州本土的官员带兵。
原本,刘备有着一路走来,在他成长中一点点挖掘和收编的如诸关张赵马光诸葛亮等,还有收获的荆州派系的人才不少,这些人能力也很强,倒是还可制衡益州本土势力,把益州土著压得不敢有任何动作。
不过,关羽丢了荆州,刘备又夷陵之败后,刘备一路收编成长的旧部和荆州系势力几乎丧尽,顿时压制不住益州本土势力。
当时若是不给这些益州土著搞点事做做,他们必然要自己搞事,诸葛亮便选择北伐,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去,以此稳定益州内部。
而且,当时,连吃这么几个大败战,荆州也丢了,蜀国明显在走下坡路,难免不会有很多人有想法,不解决,必然出现很多投降派和张松一样的带路党。
就算益州天险,也难保益州安稳,所以诸葛亮也只有不断南征北伐,制造蜀国还是很强的假象。
哪怕弄些不太重要的胜利,也要表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以此稳住益州那浮动的人心。
虽然,他几次北伐都失败了,让蜀国国力越来越虚,不过却很好的稳定了益州内部。
而姜维乃是降将,威信和权力就更不如诸葛亮了,他他若不是不断征北伐,那恐怕都不能独掌军权。
到时候,一但被益州本土势力掌控了军权,说不定立马引路就放魏国进来了。
就算不勾结魏国,一但益州本土势力再掌了兵权,估计也会发动不少内乱夺权。
刘禅应该也不是真蠢,知道这点,也不断支持北伐。
所以,总体来说,诸葛亮和姜维北伐,虽然是劳民伤财,不断消耗国力,却是却稳定了内部,也扰乱了敌人,让魏国一直准备不好,饮鸩止渴,还是延续了蜀国的。
而黄皓得势,姜维失势,不在被支持北伐,转而防守后不久,魏国就进行了反攻,蜀国也很快就被灭了,也证明了这点。
如今幽州张超他们掌控这一片残破,黄巾军如今又不大得人心,若正常的好好修养生息,几十年内肯定都比不过辽西公孙家,更比不得草原部落壮大的快。
不开战,好好休养生息,说不定,很快就会被赶出幽州,还不如以守代攻,打打小战呢。
至于张超这些想法是错误的,邓茂以守代攻不成功,让幽州更加守不住,那也没什么。
张超现在只不过是看之前邓茂喜欢争权挑事,所以给他点大权让他一边玩,他也好让自己麾下短期内少点事。
邓茂发展的好,也要几年后才能给冀州黄巾军支持,那时候,张超也许都脱离黄巾军了。
邓茂发展不好,守不住幽州,那这么残破的幽州就给公孙家也没什么,邓茂带着残军去冀州就是了,对张超实际上影响不大。
“嗯,师兄莫非忘了老师的事了?那《金钟罩》你也可在军中广传啊,然后借助战争,士兵实力增长挺快的,对付公孙家,还不简单!”看邓茂还是担心,张超又随意的说了一句。
邓茂听了,点点头,道:“我试试吧!”
张超顿时又跟邓茂画大饼,吹了几句,才把被说得晕晕乎乎的邓茂送了出去。
邓茂出了门,走了几步才想起,他来原本主要是想讨要点神兵利器,功法丹药什么的,刚才竟然忘了说了。
他看了看后面张超已经关上的屋门,也不好再回去,只长叹一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