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空档穿过,进入嵩山东麓地区,而他们短时间内又无法集结足够多的精锐进行拦截。
此时得知兀赤在雍丘集结三四千精锐骑兵欲援汴梁,在萧干看来,他们实际有更好的选择。
那就是与兀赤所部在朱仙驿会合,将楚山潜袭汴梁的兵马直接拦截在京畿地区无法南下,这样就不用担心徐怀还能玩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阴谋。
朱仙驿之所以关键,与蔡河旧河道(荥阳-郑州-中牟-朱仙驿)与新渠(汴梁百济门-朱仙驿)交汇于此,同时又有渠道往东延伸与涡水相接直接相关。
楚山兵马倘若从汴梁百济门沿新渠、蔡河主干流南撤到陈州治宛丘入颍水,朱仙驿是必经之地。
倘若徐怀最终目标是要率楚山潜袭精锐,往嵩山方向穿插,他也需要先率兵马到朱仙驿以南。要不然,楚山精锐就被水势还颇为汹涌的蔡河旧道拦住西撤的通道,根本就没有办法绕到郑州、中牟以西、以南区域去。
还有关键一点,就是朱仙驿有堰陂截断蔡河新渠及旧道。
堰陂即堰坝也。
河淮诸多河流,特别是衔接诸天然水系之间开挖的运河,受季节因素影响极大;枯水季时,通常都会因为上游来水不足,致使水流浅缓,不利航行。
而隋唐以来,每年会从东南地区运入上百万石乃至数百万石的粮秣、布匹,对维持中原统治
变得极其重要,为保证蔡河诸河流常年都能够通航,历朝最常规的做法,就是用土石筑坝将河道截断。
这样就能保证两道堰坝之间的河道维持相对较高的、利用通航的水位。
漕船通过这些堰坝时,一般是先卸货,然后用大型轱辘将舟船通过堰坝两侧的缓坡,拖拽到另一侧;当然,也有时会采用分段运输的方式组织漕运。
虽说以后世目光,截断河道的堰坝也会大幅降低航运的效率,但在大越立朝之前,却已经施行数百年。
大越立朝之后,为维持国都汴梁巨量的日常消耗及商贸所需,为了进一步提高往汴梁运输粮秣的效率,则开始在蔡河等河修建斗门。
斗门也是后世船闸的雏形,简单的说就是在原先的堰坝基础上,开挖一座或数座并列的、供漕船通过的水口,安装巨木为门。
平时斗门关闭,维持河道有较高的水位,等两侧的舟船聚集到一定的数量后,再打开斗门,供这些舟船快速通过——斗门之上通常覆石为顶,还能保证河道两侧的陆路通道不被中断。
虽说与后世的复式船闸不能相比,但比单纯的堰坝截断河道,斗门还是先进了许多。
楚山在黄羊湖与明溪河之间修建石闸相隔,保证黄羊湖平时能蓄积足够量的湖水,威胁敌军不敢进入明溪河两岸,实际就是当世斗门营造之法的集大成者。
朱仙驿之所以能成为京畿名闻遐迩的繁荣镇埠,就是控制蔡河新渠、旧道及涡水上游河道水位的三座大型斗门,都建于朱仙驿左右。
不过,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时就将朱仙驿附近的三座斗门摧毁,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撤离之后,汴梁当时来不及修复斗门,又急于恢复蔡河、涡水的航运,就又重新用土石将水门填上,以维持诸河的水位。
也就是说蔡河新渠、旧河道与南下的主干道,实际是被两道堰陂截断的,而这两道堰陂同时又是人马往来蔡河旧河道南北、新渠东西两侧的陆路通道——南北往来的舟船,注定要在朱仙驿停顿。
这也是侍卫亲兵营假扮黑衫军经蔡河北上,到朱仙驿之后就弃船登岸的原因——河道被堰坝截断了,没有办法直接乘船到百济门下再发起突袭。
这同时也决定了,楚山潜袭汴梁的兵马,无论是沿蔡河南逃,还是往西逃往嵩山,朱仙驿都是其必经之地!
就算楚山军在汴梁搜集到大量的舟船,在经过朱仙驿时也需要停顿下来,将这些舟船拖过堰陂,才能开始新一段的逃亡之途。
萧干之前不觉得仅凭借他手下四千兵马,赶往朱仙驿能够封挡住楚山军南逃、西逃之通道,但倘若兀赤率精锐骑兵从雍丘赶来,与他们会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