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武安府知府急的都快跳河,出动府营,以武力夺取大户巨贾家中存粮,每日开粥场供灾民渡日。
那知府倒是能史,单是安抚灾民未起暴乱,已是难得,更难得的是,面对无数的弹章,依然面不改色,上表陈情。
靠收缴武安府和周边的粮食,硬是把几十万流民拖在武安府三个多月,直至今日,也没有流民涌向洛城,其功绩之高,在楚明心看来,比四位辅政大臣还高。
“的确是十万石精米,这是第一批,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还会有三批,共五十万石精米运达洛城,以解我大楚生民于水火之中。”青年男子不紧不慢的说道,脸上看不出丝毫的骄傲之色。
“太好了。”楚明心握紧小拳头挥舞着,让父王愁了几个月的事情,终于解决了,这可是意外之喜。
她想的没错,这的确很意外,连安王本人都没想到。他知道当年太子一系,并未被杀绝,而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远走海外。这也是安王的安排,毕竟都是楚氏的血脉,能少死一个是一个。
百年前的安排,如今真的发挥作用,连秘师都无解的难题,居然被海外的太子一脉解决了。
按理说,太子一脉,与当今一脉有血海深仇,不仅死了一大批亲人,连大楚的江山都易手了,就算有能力,也不会帮忙才对。
可安王在海外见到太子一脉的时候才发现,这些人活的很好,太子一脉,连续两代都有杰出之才,特别是这一代的继承人,也就是眼前的这位青年男子楚仁,更是胸怀广阔。
安王曾经与他秉烛夜谈,感叹此人的见识胸襟,再想想当今的三个熊儿子,当时心中就燃起一团烈火,生出一个想法来。
对当今一系而言,传承血统,稳固江山是最重要的,可对安王而言,前者无所谓,都是楚氏血统,说起来,当今一脉才不是正统,若非当年太子胡来,怎么能轮到当今坐在那张椅子上。
在安王眼中,只要是楚氏子孙,有才能,能让大楚稳固,哪一系子孙当政都不是问题。
“郡主,这是三个月前,安王留下的手书,既然安王不在洛城,请郡主查阅。”说着,楚仁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牛皮纸信封。
贵人书信,多用官纸,也有些极重要的信件,使用羊皮磨成的薄纸,用牛皮纸的却是极为少见,牛皮是可以制甲的。
看到上面熟悉的半戴印信,永明郡主呆了数息,接过信封,转头轻说说了一句,鞠嬷嬷转身出去,片刻间拿了封同样的牛皮信封。将两个信封的边缘对在一起,一个完整的印信合二为一。
没错了,这正是父王在几个月前交给她的密信,若是有人持相同的信封,他又不在洛城,让她按信中的内容行事儿。
当着楚仁的面儿,打开信封,将自己的那份交给楚仁:“殿下,这是父王给您的信,请观之。”
说着,拿起楚仁送来的信,细细的观看。
财神的透视功能已经打开,将两封信的内容拍照,在他们观看的时候,雷诺也在看。
两封信的内容差不多,先是介绍太子一系的人,远走海外,初期是如何艰难,与当地土人战斗,与林的野兽争生存空间。下海捕鱼,林中狩猎,树上摘果,平地开垦,伐树筑屋。
随着时间的推移,耕种有了收获,冶炼有了武器,从一片小村落,变成小镇,如今已经成了一座府城,除了人口稀少之外,比大楚的任何一座州府都要富饶。
接着把楚仁父子两代夸出花来,再对比当今和他的三个熊儿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字里行间,带着浓浓的怨气和自责,早知道当今一系这么没出息,当初就应该支持太子。
最后,告诉楚明心,三位皇子,皆非人君之相,太子一系虽被列为逆党,实则同根同源,不过兄弟阋于墙,实非所愿。
因此,安王决定,待当今百年之后,请太子一系楚仁回朝,扶持其为下一代楚皇。
安王就是霸气,他决定的事情,就这么定了,用不着和谁商量,不管是满朝文官,还是那些桀骜的武将,在他老人家面前,全都给本王盘着。
以他对楚仁的了解,在安王的扶持下,最多十年,定然能掌握实权,让大楚焕发出新的生机,若是自己有事儿不在洛城,当今出了意外,让女儿楚明心代为安排此事。
安王,就从未想过,他有可能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