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路上,我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小房间。
每个傍晚,都有夕阳从西而来的霞光透过或疏或密的云朵,打到我面朝的墙上。
而今晚,是一团极尽绚烂绵软的红色霞云,一抹凝重的酡红,周遭的灰褐色建筑被渲染的有些微紫。美的支离破碎,让人有种迷离的醉感。
一天中最美的,永远是这样一个时刻,不偏不倚,不迟不缓。它从没有失约,又或者它从不记得有这么一个约定。只是我,每天披着件墨绿的披肩,在纳凉的阳台上,每日赴约。
这是一天中最美的部分。
从来没有什么梦境中的铁马冰河,独自繁绚,独自凋零。日子总是从旁静静流过。不知道这是我自闭的第几个日子了。
有时,我常常没有由来的憎恶着我的名字,哀零。哀感顽艳,飘零无依。
02
门。当、当、当的响起来。开了门。房东太太满脸热乎的放了一锅东西在我的写字桌上。道了谢,感到多少有些温暖。打开盖子看了一眼。是炖的熟烂的土豆和白菜。像极了家乡总是冒着腾腾热气的北方菜色。吃着有种熟稔的菜香在唇齿间弥散。房租只是付了一个月的。我数了一下笔记本上每日划的正字,刚好是六个。结结实实的住了一个月。放在鞋架上的凉鞋都不曾拿起来。没有饿死也实在是房东太太的好心。
翻出了手机,开机。知道必须走了,自己的路本是畸零,关于这个已知道的太透彻。
第二天一早,清醒的极早,轻手轻脚的拿了房东的脸盆打了些井里的水。清晨的井水,清冷,甘冽,扑了几把脸,人便一下子清朗了。留下了差不多的饭钱给房东太太。负上了频繁调用的旅行袋和几张写的不分黑白的稿件。
终是走在了一条路上。
03
其间,打电话给拜凡。那边是睡得迷糊的不清醒的呓语。道了姓名。那边的第一句话是“咦!你思凡了?”
和拜凡约的地点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几间依旧古拙的弄堂里。细长的竹竿将衣服挑得到处都是。
看中了一件窄袖长领的紫蓝旗袍。因为实在喜欢,便拿了下来,折叠,放进口袋里。又从皮夹里拿出了钞票别了上去。之后,拜凡也刚好到了。
“吃点什么?”跑来的第一句话,额头上还留着些折光的汗水。
“随便好了。”
“好,那带你去吃上海菜。”
地点是一家很旧气象的上海菜馆,踩踏吱吱直响的木地板,镂空的木窗。显得气派的实木圆桌,雕花的小圆凳。周遭的人都说着听不懂的上海话。拜凡驾轻就熟的用上海话点菜。很快,小桌就被小碟的精致小菜摆了个满当。小二躬身关了一个门又一个门之后,才发现,所在的是一个单间似的地方。
“你接下来像做什么?”
“去敦煌,这次出来,是告诉你我的来,同时也是告别了。这个给你。”
我把写的那几张皱皱的纸交给我的编辑。
04
从上海到敦煌,是一段极遥远的路途。但我仍是惯性的选择了坐火车。只有火车,才能让一个荡子怀有些旅人的情怀。
不是旅游的旺季,卧铺车厢内的人稀稀零零。我所在的小包厢内,简洁的一张小桌,两张床,对面没有人。
坐了约四天,一路流动的风景,一路不动的孤寂。多数的时间是披着件披肩,斜斜的蜷在窗前。没有想什么也没有写什么。只吃了一个苹果。
从黎明到黄昏,再到黎明,很想一直一直坐下去。
到站时,是6点左右,并不是黄土高原的范围,却很有一种大漠的味道。不期的听到大雁的叫声。吓了一跳,才发现坐火车的一路是被剥夺了对外的听觉的。
下车后,背好旅行袋,戴了可以笼住长发的呢子帽和眼镜。先不急着去找旅馆,靠着柱子抽了根烟。
一个兜售杂物的老伯挎着箱子走了过来。
“打哪儿来?”
“上海”我看了他一眼。
“哦,要找旅馆吧。”
“不用了,只是看看,又想走了呢。”
“是吗?忙人呢。”
“谁知道呢。”踩熄了烟蒂。
沿着铁轨,摇摇晃晃的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