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从事戏剧表演使不识字的人也能够欣赏到好的作品。但真正能够使不识字的人也能够欣赏到好的作品。但真正能够使人名声大噪的印刷文字是新闻媒体。19世纪欧洲和美国大量报章杂志的问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更为他们打开了眼界,阅读一个陌生人的生活和奇闻轶事成了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而媒体为了扩大销量,就会挖空心思地用一些有趣的人和事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形成了一个名人市场。
20世纪初,能够使人一夜成名的神奇机器诞生了,直至今天,它在制造名人方面的作用仍然毋庸置疑,它就是好莱坞电影。
1980年12月8日“甲壳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亲身经历了名气最消极的一面,他在自家门口身中6枪,遇害身亡。凶手马克戴维查普曼是“甲壳虫”乐队的歌迷,列侬本人在遇害当天还曾经为他亲笔签名。
潜在攻击者的骚扰在当今许多名人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名气使他们成为一些人发泄变态情绪和失败感的对象。在这方面,1969年是最重要的一年。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妻子,女演员莎朗泰特在家中被查尔斯曼森为首的犯罪团伙杀死。
被骚扰的危险在名人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特别是文艺界的名人,麦当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史泰隆等人就是受害者,有的名人多年来一直摆脱不了骚扰者的纠缠。
除了危险以外,名气还会带来其他不良后果,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无法过正常的生活。1977年的一天,哈里森福特进了一家音像店,但不得不在保安的严密保护下离开那里时,衣服被影迷们扯成了碎片。那时,星球大战刚刚上映不久,哈里森福特从一名专业木匠摇身一变成为好莱坞的明星。
对许多人而言,名气是一种负担,但一般来说,他们都会乐此不疲地背着这个负担。他们依靠大量的保镖和随从来为自己消除这些不愉快。但对于某些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人或意外成名的人,名气则是一个重得扛不动的负担。
从马拉多纳到泰森,批量造星,但星光短暂的体育界里充斥着为名所伤的例子。如果不能站稳脚跟,那么与名气相伴而生的金钱和奢华,以及身边阿谀奉承者的存在就会成为不利的因素。
名气还会成为任何一种负面影响的放大镜,在普通人中间也是平常的事,例如不忠、离婚、争吵或在公共场合喝得酩酊大醉等,如果主角是名人,就会在全世界的媒体上大肆宣扬。名人也比普通人更容易受到中伤,因为他们很难控制住有关自己的信息被公之于众。媒体的骚扰可能会发展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戴安娜王妃的死就是一个例子。
名人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往往使他们无法保持牢固和可依赖的人际关系。许多名人缺乏安全感,不知该信任谁,不知别人是真的把自己当朋友,还是仅仅为自己的名气所吸引。这种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阿谀奉承者的需要是许多名人的感情生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名人酗酒和吸毒的现象也很普遍。名气的重担卸到了家庭的身上,名人的子女吸毒,暴力和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成功人士有个失败的子女是很平常的事,问题在于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就很少有时间跟子女在一起。对于名人的子女来说,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父母的个人魅力和形象埋没了子女的个性。
名气在古时候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得到的,那时的名气大多可以名垂青史。到了现代社会,名人的范围扩大了,但仍然限制在精英人物身上,他们都会因为在事业上的成就(如电影明星、作家、艺术家、金融家等)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并不能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名人,但今天的名人的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自从视听媒体出现以后,名气就大大贬值了,并且还在继续贬值。这并不奇怪;视听媒体将打造名气和名人看作主要的收入来源。
如今那获得突出成就的名人已经不足以填满报纸的版面、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以及数不清的网站,现在迫切需要挖掘新面孔,必要时可以创造。市场的需求加快了名人制造的速度,媒体不仅能在24小时之内将一个人的面孔和形象传播到世界任何角落,而且还教会你怎样成名: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和某个名人出双入对或者结婚,赢得某场比赛或者成为某个丑闻的主角。甚至那些靠自己打拼取得了成就的人,如果不懂得根据现代视听社会的新游戏规则行事,也成不了名人。
一切迹象表明,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将成名当作目的,而且不是结果,甚至是最渴望达到的目的,也许这是因为许多人都以为有了名气就能拥有其他的一切,包括财富、权力和幸福。
也许我们应该回顾一下西班牙电影界最著名、但也最低调的人物之一,剧作家拉斐尔阿斯科纳说过的一句话:“别让人认识你,这样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