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门口最近有了一个烤山芋的炉子,一个矮胖的汉子站在旁边。烤山芋的香味吸引着我,忍不住去买上一只。这个衣衫简陋的汉子来自山东,言论中对于生活的坎坷感受良多。如今眼前的这个汉子,和买他山芋的我何其遥远又何其亲近。我的父辈,甚至我的前半生又何尝不是他一样的生活困顿。如今在苏州工作,靠的是朋友的帮助。生活虽然好了许多,但是困苦的经历永远也抹之不去。
老家在苏北的一个中等城市,我们属于郊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靠在附近的工厂上班,家里的几分蔬菜地生活。记得很小的时候,这个城市还处于贫困之中。郊区的很多农民靠国家救济,那个时候的中国还很困难。很多东西需要使用定量的购物券购买,白糖、烟酒都是要票据的。这些票据每个月的某一天会发放到每一家的户主手里,粮食也是定量的。记得当时的孩子没有大人的量多,大人的口粮好象是三十七斤一个月。一些下放的人当时已经可以办理农转非的手续,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跟着我的二伯母变成了非农业户口。
当时这样的转变很了不起,我可以每个月领取一定量的肉补,也就是一点钱。当时的物价很低,坐公交车只要几分钱。记得当时的学费也很便宜,上中学的时候也只有五块钱。上初中的第一天去报道就遇到了暴雨,学校的道路被淹没,很多教师进水。初中的班主任老师对我们很好,一些宣传品上会说老师象妈妈,这个初中的班主任真的有妈妈一样的温情。我们班的学生就算是最调皮的男同学都喜欢她,她也会骂我们,打我们,但是那种打骂是亲昵的,温和的。
我们的村子有很多人家过春节需要等待国家的救济,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多年。生产队的队部会有一个年老的长辈负责煮山芋喂猪,一口很大的铁锅,满满一大锅的山芋。当时化肥很紧张,农作物还是使用生物肥料。这样的山芋清煮出来非常的香甜,很多生活困苦的家庭会派人过来拣一些好的山芋回去当饭吃。这样的情景这辈子都忘不了,我们的父辈对山芋的感情远远比我们深刻。
父亲喜欢烤山芋,当时家里还有灶台。煮饭的时候挑选几个好一些的山芋放进火堆,我和弟弟会一直守在边上等待山芋出炉。烤出来的山芋外皮焦黑,需要放在地上摔一下,把焦黑的部分摔掉。同时也是因为太热,会烫手。山芋慢慢的冷却,剥去外皮,里面是黄亮的、香甜的部分。这样的几个山芋在当时远胜于如今孩子们嘴里的肯德基,这样的美味只属于那个年代。
山芋煮熟以后还可以吹干,切成片放在屋顶晾晒。被太阳晒过的山芋更加的香甜,还有一种山芋干很坚硬,很有嚼头。这样的山芋干可以放在米粥里一起煮,煮出来的米粥就有了山芋的味道,清香别样诱人。生活在当时的我们很喜欢偷偷的抓上一大把山芋干放在口袋,玩耍的过程中随时可以拿出来吃几个。
眼前的这个汉子仿佛就是多少年前的村民,认真的烧烤着山芋。而这个时候的烤山芋只是一些生活优裕之人解谗的物品,只会偶尔吃一点点。一些自认为很高尚的城里人甚至会觉得这样的烧烤方式会不卫生,小姐们会很细心的用纸巾包裹起来。生活在变迁,城市在变迁,我们的喜好在变迁。但是萦绕在脑际的山芋香味依旧那么清晰,就象父亲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