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执着,什么时候应该放手。人生似乎总是充满矛盾:生活的许多恩赐我们要执着,但最终又注定要放手。古时的犹太教教士曾经这样形容它:“一个人来到这世界时紧握着拳头,但去世时候,手是张开的。”
当然,我们应该执着生命,因为它是奇妙的,而且充满着一种从天地每一个角落散发出来的美。我们知道事实确实是如此,但我们往往只在回顾时才领会到这个真理:我们回忆过去的情景,随即猛然惊觉一切已事过境迁。
我们记起的是已经褪了色的美,消逝了的爱。可是当我们想起我们在美如花朵盛放之时,竟熟视无睹;在有人深爱着自己之时,竟也未能投桃报李,就更加会心如刀割。
曾经的一项经验使我重新体会到这个真理。在一次严重的心脏病发作后,我住进了医院,并在加护病房住了好几天。就在我从病房出来时,阳光洒了我一身。刹那间我感受到的只有阳光,而它美极了--多么温暖,多么灿烂,多么辉煌!
我四下看看有没有别的人也在欣赏金色的阳光,但每个人都来去匆匆,眼睛多半盯着地面。我立刻想起自己也常对每天日出的壮观漠然,也是满脑子琐事俗务。以致对这一切的绚烂无动于衷。我从中领悟到:生命的恩赐是珍贵的--但我们总是对它们不大留意。
人生所要求我们的,是似乎矛盾的执与放;永远不要太过忙碌,以致错过了人生美妙和庄严的时刻。每天醒来都要虔心诚意,抓住每一个时刻,抓住难得的一分一秒。
人生的另一面是矛盾的另一端:我们必须接受失去的一切,学会如何放手。
这一点并不容易学会,尤其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支配世界,以为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我们心想就能够事成,甚至“一定会”事成。可惜,人生的现实,我们终归不得不面对,然后我们慢慢地--但无可避免地--领会到这第二条真理。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失去一些东西,也因而成熟茁壮。我们一出娘胎就失去它的庇护,但是就在一刻,我们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上学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下去;然后我们离开父母和童年时全的爱。我们结婚,生子,然后又不得不让他们离去。我们遭遇父母和亲人的死亡。我们年老力衰,甚至竟突然衰退,最后正如张手和握拳的古老寓言所说的,我们必须面对自己无可避免的死亡。就这样的撒手离尘,换去我们已经达成或者美想达成的一切。
既然美是短暂的,为什么还要创造美的东西?既然我们所爱的那些人最终终会离我们而去,我们为什么还要全心全意去爱?
--因为我们的生活虽然有限,但是我们在地球上的作为却是永恒的一部分。
生命绝不是一个静止不前的既成之物。它不停演变,不屈不挠地向前奔流。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们的子女又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创造的美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死亡而褪色。我们的肉体会腐朽,我们的双手会枯萎,但它们创造的美、真、善将永垂不朽。
不要浪费光阴和生命去积聚即将化为尘土的东西,尽量追求理想,而不是物质,因为只有现想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也只有理想才有恒久的价值。
房子加上爱就成为一个家,城市加上道义就成为一个社区,一堆红砖加上真理就成为一所学校,极简陋的建筑加上宗教就成为一座圣殿,人类各方面的努力加上正义就成为文明。把这一切加起来,踵事增华,精益求精,再在它们之上加上人类获救赎而永远无虞匮乏和免于斗争的远景你就有一个充满希望彩色绚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