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八百里的秦川,最东边就是从我家门口算起的,而关中粮仓的夏收第一镰也是从我家的那块自留地开始的。
一个闷热的下午,走出小城和儿子一块在田间地头散步,远处不时传来“边黄边割”的鸟叫声,清脆悦耳,煞是好听,六岁的儿子仰起小脑袋,眨巴着眼睛问我,爸爸,这是什么鸟呢?这么好听的。我告诉儿子说,这种鸟一叫呀,就是麦子熟了,要收割了,不能偷懒,得边黄边割的。儿子似乎明白了不再问了,其实,我知道他并不完全明白哩。
是呀,麦子熟了。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的麦浪随风向四周散去,大片金黄的麦田中间或有一些还没有完全熟透的仍呈现着些许绿,但在这极目远眺也望不到边的黄中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
不由就想起了小时候的事,那时在村里上学,最怕的就是放麦假了,这麦假是我们农村娃特有的,就是夏收时,给大家放假让帮家里人干活,当然有些民办老师也得回家收麦子呢。年龄的不断增长,给家里帮忙也经过了好几个阶段的。先是看粮食,怕晒粮食时,麻雀呀或是其它鸟来偷吃的。再后来就慢慢进入“一线”了,割麦、拉麦、碾场、扬场什么的。平地麦熟的晚,沟地麦熟的早,割沟地麦时需要一捆一捆的从沟下边背到沟上边的。我家在东沟沟底有一块地,一年就种一料小麦的。收割时,爸爸妈妈割一阵子了,就绑上一小捆,让我往沟上边背去。我把包袱往背上一搭(怕麦芒扎我脖子的),爸爸提起一小捆麦就放在我的背上,然后一步一步的就朝沟上边挪去,因为走的次数多了,那条崎岖蜿蜒的小道,哪儿有几个蚂蚁窝,哪儿时常会有一股凉风吹来,哪儿不能抬头,哪儿可以抬一下头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太阳火辣辣的,脸上的汗水掉在地上,天热地干的缘故一下子就不见了,象是没发生过一般。等到了沟上边,把小麦放在架子车上,趁机偷懒歇一会儿就又下去了。起初,我还觉得自己“伟大”呢,一晌能背好几次,等爸爸给他自己捆了一捆背上去了,我才知道,原来,我每次背的那一小捆麦子呀,都不及爸爸的五六分之一的,他们只是想锻炼锻炼我罢了。对于麦收,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事了。
想到这儿,我对儿子说,爸爸明天要回去看你爷爷和奶奶的。第二天,朋友驾着车,我和妻一道回到了农村。
车到门口时,妈刚好出门,要到果园去给苹果套袋的,爸爸提了一壶凉开水相跟在后边。看到我们回来,爸妈很高兴的,到家里坐下,赶紧舀了井水,让我们洗洗降降温;倒了凉开水,让我们解解渴。
妈问,鸣鸣怎么没回来呢?妻说,上学呢,他们没有放假的。妈又说,苹果今年是大年,果子可繁了,套了好几万的袋呢,这几天雇了好几个人套袋的。爸说,机子收麦就是快,又省人又省事的。妈说,村上谁不在了,80岁的人,也算高寿呢。爸说,单位事情多吗,最近忙什么呢看他们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心里不由就涌上了一股酸楚。
聊了好长时间,朋友接了电话,要走了,妻给妈钱,妈不要,说,有哩有哩,给钱做啥哩!你们拿着用吧。其实,爸妈图什么呀,不就图个儿女在外平平安安,有时间就常回来看看么。
送我们走时,我能明显感觉到爸妈的步伐都轻盈了许多似的。是呀,每每回来,爸妈的高兴总是溢于言表的,那种高兴劲儿、那种幸福感是从内心的最深处发出来的,看着他们慈祥的目光,我能感觉到他们有一种满足感。
呵,我的爸爸妈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