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初二的时候,我们的女生班长对我说,她很害怕班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里去谈工作,她说害怕老师直勾勾地盯着她看的那种眼神儿,可我当时竟单纯地以为只是学生怕老师的那种。初三的时候,跟我最要好的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学对我说,数学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他身体贴近她,害得她每次看见老师向后排走来,她都会紧张兮兮。上大五的时候,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还清楚地记得秘尿科的带教老师当着男病人的面对我们这些女大学生说的话,当然说的都与教学无关。现在想想,其实上面所提的都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性骚扰”如果是发生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想可能我对此产生的困惑会少一些,因为相关信息充斥在报纸、电视、书籍、网络中。而二十年前,这方面的知识在我们的头脑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即使在今天,作为孩子的中、小学生们,也不一定能理解他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几千年,教师职业给人的感觉就是神圣、崇高、值得人们尊敬的。在人们的眼里,他们应该是道德高尚、品行无暇的。老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人们,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标准。如果一个普通职业的人和做教师的人犯下同样的错误,老师必定会遭到社会更严厉的谴责。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闹不好,全体老师还要跟着陪绑。
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对于老师的过错,我们应该理解,但是却无法原谅。我们知道,人选择职业是受到环境和性向影响的,与人性关系不大。可以说,人性和职业是两码事,他的人性并不会因为担任教师工作而发生改变。但是,职业对一个人的思想有暗示和制约的作用。例如,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就会因为其职业的“神圣、崇高性”而压抑或淡化了他人性中的“非神圣、非崇高”的一面。至于能压抑到什么程度,则和个人意志力有关。当处在一定的环境下,即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人性中的“非神圣”的一面就会被激活,就会复苏,就会向外寻找“出路”上面提到的种种“骚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假如,办公室里还有其他老师在,假如我那漂亮的女同学不是坐在最后一排,假如那老师不是秘尿科大夫,我想,他们人性中“非神圣”的东西是找不到想“骚扰”的出路的。
这年月,能自律的人很多,但“不能自己”的人也不少。这种人“时机”一到就会失控。比如我说的从事“高尚”职业的教师,其劣根性也会在一定条件下表露出来。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从事所谓“低贱”工作的人并不会因为“低贱”而失去人性光明的一面。所以,我们不能被职业的“神圣”光环迷惑了对一个人的认识,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也不要因为某人“低贱”的工作而看他不起。不过世人的通病是:容易崇拜前者而轻视后者。这,也是人性。教师骚扰、猥亵甚至强奸学生的事例屡见报端,已经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恐慌。我们很能理解这样的事情,但孩子们并不清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如何区别这种“骚扰”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9月10日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