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工作时间不是很长,倒是换了好几个工作岗位。一直到现在,别人特别是陌生人问我的时候,我都愿意说自己是个或者曾经是个秘书。
我曾经在政府做过五年多的秘书,从一个小秘书升任为副秘书长,前前后后经历了不下十余位领导的更迭。期间,有过耀武扬威,有过低迷消沉,有过指鹿为马,有过挺身而出,得失之间,苦乐自知。
初做秘书,多的是张狂。风光过后,面对一打打的文稿,无从下笔才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冷静下来,是做一个鞍前马后、拎包开门的事务型秘书,还是做一个写稿爬格、办文办会的政务型秘书?性格使然,我选择了后者。于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就成了我青春的主旋律。那会儿,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单位也仅仅是四通、386这样的打字机,秘书们真都是点灯熬油,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动辄几千字的文稿,秘书们学习的渠道也不过是报纸和前辈留下的各类材料。随着个人积累和经验的不同,秘书们的观点和文笔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当一个材料被领导通过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很怀念那段大家一起加班吃方便面的日子,秘书、打字员、印刷员、通讯员等等,构成了一个协调高效的团队。有一年深冬,晚上十点多,我加完班骑着自行车,在寒风凛冽的雪花中回到家,刚刚钻进暖和的被窝,一个电话,又爬起穿衣,再次骑着自行车回到单位,修改一个次日领导的讲话稿,一点怨言,一点倦意都没有,那种被别人需要、别人无法代替的快感充盈着我的身体。严寒奈我何?我心自有滔滔江河沸腾。
做了一年半秘书后,组织选派我到下面挂职锻炼。我从学校门进机关门,说句实话,离群众的生活很远,因为个体的家庭生活也带不来对民生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带着在上级机关里的养成的斯文与深沉,我一下子来到了最基层的农村。在他们面前,我是无知的,面对那里的生产生活,我茫然不知所措,不仅分不清小麦和油菜,甚至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无从下手。在这一年里,我还有幸到上一级办公厅调训了一段时间。三级工作环境的对比反差,让我受益匪浅,既了解了基层对上级的应对态度,也见识了上级对基层的领导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养成了我“第三只眼看世界”的思维习惯。
回到办公室后,因缘综合得以提职。少年得志,踌躇满怀。新官上任,大破大立,确确实实有一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不用扬鞭自奋蹄。团结带领一班秘书,严谨细致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分管的领域让领导放心,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定位。一级党委所有的文件和文稿都从我的手里经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当时始终紧绷着自己的神经,丝毫不敢懈怠。细一点,严一点,我经常这样对自己说。以至于我现在养成了能看报纸挑错字的习惯。当时的一位领导在喝酒接待、抛头露面的时候从来不带我,我以为他不喜欢我,慢慢的也下意识的躲着他,后来他发现了我的顾虑,反问我:哪一次开会调研带的不是你呢?我恍然大悟,其实在领导眼里,你能干啥不能干啥一清二楚。于是,我更加坚定了做一个有思想、有见地、有本事秘书的决心。
但就是在我自以为鞠躬尽瘁的时候,没有把人际关系的经营放在突出的位置,敢在领导面前坚持自己的思路,敢在会上为秘书争名争誉,而没有把心思放在揣测领导的心理上。鲜明的个性招来了似是而非的沉默。在那样的环境里,领导对你的不置可否虽然不至于击落你,但就像一位领导酒后随口说的那样:让我评价你们谁行谁不行,我还真不好说,总觉得你们差那么一点点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