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日军人数。”
“而丰臣秀吉调动的陆上进攻部队就已经达十四万之众,明军本来预订进入朝鲜的兵力为七万,可实际上只有四万,后来才陆续增兵。”
“朝鲜的李朝《宣祖实录》也有记载,说是明军兵力达十一万人,不过这个情况是万历二十六年以后的事儿了,在万历二十五年战争初期并不是这样的情况。”
“好,局势都说完了,现在来说说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的明日两军的第一场战斗,稷山大捷。”
“此时的朝鲜再度陷入了万分危急的局面,明军在朝鲜也过得不怎么样,不仅驻守的城市接二连三的失守,一些小进攻也接连受挫。”
“好在朱翊钧并没有放弃这次战争,他一边下旨鼓舞在朝明军,一边又从国库里掏银子充当军饷,派遣更多的明军奔赴朝鲜。”
“8月9日,总兵官麻贵为了拖住日军进攻北上进攻的攻势,决定伏击日军。”
“他先是派遣解生等人率领两千六百人赶到了稷山北部布防,巩固汉城的前沿阵地。”
“7日,明军于稷山附近与前来侦察情况的黑田长政部发生遭遇战。”
“刚开始,日军先头部队被明军击溃,而后率军赶来的杨登山立即投入战斗,很快便击退了黑田长政部。”
“后来因为毛利秀元带人驰援黑田长政,黑田长政部这才得以全身而退,并且最终占领了稷山城。”
“战斗具体过程我就不说了,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去搜搜,或者等回学校了,可以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史料以供阅读。”
“稷山大捷是明军又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虽然日军最终占领了稷山城,可是因为日军惧怕明军的野战能力,因此没有继续北上进攻汉城。”
“也正是从这一战起,日军丧失了战争主动权,这对明军和朝鲜方面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所以我才把它挑出来讲一下。”
“不久,日军就全线退到了釜山,因为明军阻击了日军的攻势,为明军从大后方运送兵力争取到了时间,战略目的已经实现。”
“这场战役,明军伤亡两百多人,而日军则是伤亡六百多人,典型的以少胜多案例。”
“并且根据朝鲜人赵庆男的《乱中杂录》记载:丁酉九月六日,天将副总兵解生等,大败贼众于稷山金岛坪,加藤清正等退遁,流下岭南……”
“麻贵领大军启行,至水原下寨,遣兵埋伏于芥川上下,以为后援……”
“七日黎明,天兵左协出柳浦,右协发令通,大军直从坦途,锣响三成,喊声四合,连放大炮,万旗齐颤,铁马云腾,枪剑奋飞,驰突乱砍,贼尸遍野,一日六合,贼逝披麾……”
“翌日平明,贼兵齐放连炮,张鹤翼以进,白刃交挥,杀气连天,奇形异状,惊惑人眼。”
“天兵应炮突起,铁鞭之下,贼不措手,合战未几,贼兵败遁,向木川清州而走。”
“这段记载,可以说是稷山之战的真实写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