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偷得一席清凉游――走近西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挂着巨大的画轴,山水或者花鸟,也有一些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福,禄。寿三星。画轴之下是厚实的条案。案上的东西各家都是相同的:正中一台自鸣钟,左侧是古瓷瓶,右侧是木雕底座镜子。这样的摆设蕴含普通家庭在那些不能确定命运的年代里最朴素的愿望:终生(钟声)平(瓶)静(镜)。时日益久,竟成了徽居内部布局一个特点。条案前方摆放八仙桌八仙椅。也有些人家的八仙桌不在厅堂中央,而是一分为二,紧贴左右两壁。这样的摆放,意味着有亲人外出未归。历史上许多徽州人长年出外经商,只有节日才能返家。合家团圆的时候,就是八仙桌合二为一的时刻。

    听到这样的介绍,回头再看身后结实的黑色木门,想起导游介绍的有钱人家确保宅子安全的重重关卡:粗大的门闩,碗口粗的立棒,两侧保安家丁居住的小厢房。其实这样多的设置,更多的也许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若真是乱世,盗贼横行,或是官府压榨百姓,多少关卡也是徒劳。平安是福,最质朴的愿望,只有在安宁的世道里才有可能得以实现。能够目睹这些细碎的努力变成历史,甚而沉淀成一种文化,对于观者,对于古徽居,都是一种福分。

    徽居另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天井。经营有道的徽商,在衣锦还乡之后,为免财帛外露,建造的房屋都是高大封闭,里面很多卧室甚至连朝外的窗户都没有。为了解决通风采光的问题,厅堂里都设有天井。举头看去,一片蓝天白云悠悠景致,别有一番意境。若是夜晚,说不定还可以望明月,数繁星呢。想到如此情趣,真是羡煞我们这些伸长了脖子的“井底之蛙”看到我们心仪的神情,导游微笑,又道出风花雪月之外的一番天井的妙处。以青瓦为檐,向内倾斜,倘若是风霜雪雨,都会沿瓦棱落入地上的水渠。古人以雨露为财气,如此一来,岂不是天下财气尽归我宅?此种设计,还有一个极为美妙的名字,叫作:四水归堂。边上有人忍不住了:“那不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么?”众人皆笑。

    楹联是徽居装饰中的又一曲旋律。推门进入每一家,厅堂正中都会有楹联,两侧的立柱上也都刻有启迪智慧的对联。履福堂中一幅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剔除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执,求的是德才兼修。但也并非拘泥于仕途一路。同一主人所有的笃敬堂里又有联曰:“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开通达观,尽在其间,自是另一种气度。不墨守陈规,大概是徽商数百年来闯南走北,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尤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瑞玉庭里一幅有意为之的错联。这幅联初看上去平淡无奇“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若不是导游提醒,我们还真没有注意到有什么独特之处。原来对联里的“辛苦”的辛字故意多了一横,而“吃亏”的繁体亏字又分明多了一点。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一份快乐,而肯多吃一点亏,往往能有更大的收益。其实读书也好,经商也罢,乃至做人,莫不是如此。一个普通的商人,能有这份胸襟,彼时留下这样独具匠心的对联启迪家人,如今又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驻足观赏,细细品味,不能不归结于徽州古老文化的浸润之功。

    西递人家在造屋时,大都不愿与邻居合用外墙,由此形成了一条条小巷蜿蜒曲折,相互联通,为村落平添几分妩媚的韵味。在巷中缓行,两边一扇扇黝黑的木门次第显露。一些人家门口墙面的下半部分被削去了棱角,留下平平整整的一块,意含退一步海阔天空。抬头看时,上半部分依然棱角分明,原来退让并不是毫无原则,要的是那一份不卑不亢,不禁令人赞叹生存的智慧可以如此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造就独有的文化。偶然步入一处名为东园的书房,又是一份惊喜。厅堂只有十个足掌的宽度,代表十年寒窗。右侧厢房上镶嵌冰裂形状的木雕,寓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左侧相应的房门上,则雕刻五蝠图“蝠”与福谐音,寓意一朝跃过龙门,便是享不尽的福分。西递古村门里门外,时时处处可见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四)遐思

    徽州有古语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州男子往往年少时分便被送出去学徒经商。于是,四水归堂,衣锦还乡,深宅大院,就成了徽州男人追求的宏图大愿。这些渴望直白地写在高耸的围墙上,精美的雕镂中,斑白的楹联里。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之后,遍洒沧桑的宅院内外充盈着历史的气息,智慧与财富,教诲与哲理交相呼应,熠熠生辉。

    可是,感觉好象还少了一点什么。

    在咿呀作响的大门里面,宽敞空寂的厅堂背后,一些房门紧闭。四面不透风的厚重木板隔断我寻觅的目光,这里收藏着徽州女人的全部期望。平平安安,她们质朴平凡的愿望,悄无声息地湮没在男人的追求身后。为了看看一户人家二楼曾经的闺房,我们颤颤巍巍地沿狭窄陡峭的木制楼梯爬上去。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足不出户:那样高陡而狭窄的楼梯,配合曳地的长裙,把青春年华都锁在阁楼上。有多少双眼睛,曾经越过雕刻精美的镂花窗,倾听蓝天下鸟儿自由的鸣唱,等待永远不可能到来的飞翔。风中飘盈的一个绣球积满尘埃,它应该见证过另一个时空未竟的梦想?如今空空如也的房间,是否曾经浸透女子无声的诉说,盛满她们一生的梦想和期盼?

    我们跟随导游,足履铺地青石,顺小巷蜿蜒而行。两侧白色的墙面上爬满时光的印记,让人平添发古幽思之意。一扇又一扇门在眼前掠过,或虚闭,或大敞。每一个门洞后面,都掩藏着多少户平凡人家悲欢起伏的人生。徽州人的才干和智慧,就是在一日一日流水般的光阴里,渗透进无数的细节,终于凝固成历史。于无声处听惊雷,古老的文化恬然地面对一批又一批游客的发掘和惊羡,静默无语。喧嚣之后复归平静,这些历经数百年沧桑的老屋,依然守着舒缓的节奏,释放久远的魅力。

    盛夏的这样一个午后,在粉墙黛瓦的拥抱里,在蓝天碧水的浸润中,在青石巷陌的牵引下,熏染古老文化的韵致,感受有如桃花源里人家的清凉与惬意。偶然于不经意间失落在纵横交错的小巷中,索性静静伫立,听凭数百年不曾停歇的风声拂面而过,放任自己迷失在时光倒流的天地里,迷失在过去现在交汇的空间中,惘然不知身处何地。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