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赵子鸣开始深入挖掘这份文件的背景信息,他了解到,那个“引黄灌於”项目规模庞大,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靳同林却能够在这样的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足以证明他的品性和操守。
赵子鸣还通过多方渠道收集到了关于那次项目的更多细节,靳同林在项目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他的这种表现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信任,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际上,在靳同林的职业生涯中,他多次面临过类似的诱惑和挑战,但他每次都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所动。这种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品格,让赵子鸣对靳同林的清白更加坚信不疑。
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赵子鸣认为这份文件确实有可能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他计划将这份文件作为证据提交给相关部门,以证明靳同林的清白和名誉。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份文件,让更多的人了解靳同林的真正面貌,让那些无中生有的谣言和诋毁不攻自破。
赵子鸣手中紧握着一份厚厚的文件,急匆匆走进兰封县城。他要找宋桂伦要个说法,证明靳同林的清白。出乎赵子鸣的意料,宋桂伦连看一眼都没有,只是轻飘飘地扫了一眼文件,冷冷地送来一句回绝的话:“靳同林贪污腐败证据确凿,不容狡辩。”
赵子鸣心头一震,他深知这份文件中的证据和线索,足以推翻之前对靳同林的指控。他忍不住辩解道:“宋县长,请您再仔细看看这份文件,这里面的证据足以证明靳同林的清白。”
宋桂伦眉头一皱,似乎对赵子鸣的坚持感到有些不耐烦。他沉声道:“赵子鸣,你要知道,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充分的证据和调查。靳同林的罪行已经铁证如山,你不要再为他辩解了。”
赵子鸣只为挚友靳同林鸣不平,扫清那不白之冤。他深知这是一场与风车搏斗的战役,但内心的信念犹如北斗星,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地迈出了那决定命运的一步。
省城,那繁华如梦的都市,犹如一头五光十色的巨兽,让初来乍到的赵子鸣眼花缭乱。他像一只执着的蜜蜂,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那一抹可能改变命运的希望。现实却像一堵冰冷的石墙,一次次无情地挡在他的面前,让他心中的信念摇摇欲坠。
就在赵子鸣即将被绝望的旋涡吞噬之际,命运的红线悄然牵引,将他引向了一位久违的故人。这位昔日同窗,如今在省城的官府中默默耕耘,虽然职位不高,却对那盘根错节的官场如数家珍。一次偶然的重逢,赵子鸣将靳同林的悲惨遭遇倾诉而出,他的朋友听后,心弦被深深触动,决定挺身而出,用他微小却坚定的力量,为靳同林的案件打开一道希望的缝隙。
同窗利用自己的人脉,将赵子鸣引荐给了省城的一位高级领导。这位领导在听取了赵子鸣的叙述后,对靳同林的案件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关注,他严肃地承诺,将亲自介入调查,以确保公正的裁决。赵子鸣被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深深打动,感激的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打转,他知道,这个机会可能是改变靳同林命运的关键转折。
赵子鸣并未因这难得的机遇而松懈,他积极地收集和整理关于靳同林案件的最新信息和线索,每一条可能被忽视的细节都可能成为揭示真相的钥匙。同时,他也开始在省城的各大媒体平台上发声,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呼吁公众关注这个被忽视的案件,为无辜的靳同林寻求公正的裁决。
他撰写文章,参与官员家属聚会,甚至在大学校园发起话题讨论,他的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被掩盖的案见,他们对赵子鸣的执着和勇敢表示赞赏,也为靳同林的遭遇感到不平。赵子鸣的坚持和勇气,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在黑暗中挣扎的靳同林,也唤醒了社会对公正的追求和对弱者的同情。
当这些行动传到兰封县宋桂伦那里,他一点不在乎:“闹吧,早一天晚一天都是死,你不怕我怕啥?”
当省里领导打电话给宋桂伦,要求他重新审查案件的时候,宋桂伦也害怕了,他找来周伟强,问他真实情况。周伟强煮熟的鸭子嘴硬,拧着头告诉宋桂伦:“靳同林的案子铁证如山,谁来也翻不了案。”
宋桂伦有了底气,委婉拒绝省领导。
靳同林依然困在死局中,动弹不得。他需要一个精于此道的高人来破局,解救于危难之中。
靳同林通过狱卒传话给家里人:去找刘汉山,他是个能人,有办法救我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