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土地兼并,喊什么报仇雪耻,朝廷当然有很多忠君爱国之士,但还有很多人是漠不关心甚至坚决反对的。“敬天法祖”嘛,“祖宗之制”嘛,何况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有多少人愿意豁出去呢?随波逐流不好吗?
而宝钞不一样,和所有人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明代俸禄在历代都是最低的。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的标准: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以下逐级递减,正四品二十四石,正五品十六石,正六品十石,再递减至五石而止。
这只是理论上的。洪武年间官俸全给米,间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太宗即位,令公侯伯皆全支米,文武官俸则米钞兼支,官高者支米十之四五,官卑者支米十之六八;惟有九品、杂职以及那些无品级小吏以及军士,全支米。折钞的部分,每米一石给钞十贯;但第二年,公侯伯和文武官员一样米钞兼支。仁宗、宣德年间几次调整,官员的俸禄也就不断打折。
正统中,五品以上米二钞八,六品以下米三钞七。当时钞价日贱,扔在大街上都没人要。
那么官员每月实际俸禄是多少,也实在可以计算一下。
难怪世人感叹: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这么点钱,要想养活一大家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在找钱。
汪舜华以前在网上看到过相关问题的研究,到这里以后又深入研究过,她自己也是一无所有在职场打拼过来的,知道房奴的痛苦,所以才选择在这里下手——前两年高调反腐,一是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毕竟整饬吏治是再伟光正不过的活,百姓们欢迎自不用说,就算再死抱着“三年不改其政”或者“敬天法祖”的书呆子也不敢说三道四——要论祖制,按照太祖皇帝的做法,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该剥皮楦草,那现在大明的官员们,估计至少一半可以亲身感受一下;二是逼官员们想办法——有督察院、锦衣卫等各部门盯着,加上她没完没了的思想工作,敢顶风作案以身试法的真不多。既然法定的工资养不活家人,什么冰敬碳敬、三节两寿的礼物全没有了,甚至连卖字画写文章都受到了限制,那你就该找朝廷要求涨工资吧。这两年就收到了不少这样的奏疏。
现在,是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要想不拿宝钞拿实物,可以;要想涨工资,也可以,但你得想办法,毕竟我不是变戏法的,也不可能说砍了军费之类的来给你们发工资吧。
穷则思变。
关系到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我不相信还有多少人敢死抱着祖制不放。
汪舜华看着他:“也就是说,你们整日里忙忙碌碌,辛辛苦苦,结果拿了一堆废纸回去,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
张凤低下了头,群臣也都不敢吱声。
这样扫了太后的面子,估计会不痛快。
汪舜华的面色如常:“既然如此,你们想想办法,把宝钞停了吧——我也不希望你们辛辛苦苦的办事,回家老婆孩子还要饿肚子。”
张凤心里雀跃,还是苦着脸:“只是不发行宝钞,这钱从哪里来?”
汪舜华马上变了脸:“这是你该研究的问题,怎么反而问我?——太祖才开始发宝钞的,以前历代都没有过,也没见过不下去;你倒好,指着废纸过日子。到底是你无能,还是我无能?”
这话真的太伤人,张凤忙伏地请罪。百官刚才觉得这人实在不通情理,这会儿又觉得可怜,财政收入少,他们是知道的;想着回去翻书研究一下,以前是怎么收税的,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工资收入。
这时候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产生,东林党官商勾结的那一套还不时兴,朝堂上老实人比较多——专指为资本势力代言的。大家都指着大明公司多发点钱,而不是指着背后的金主多孝敬点。重臣还好,进项多,有的家里本来就不差钱;可明朝已经不是世家当政了,虽然读书还是件奢侈的事,但普通家庭、贫困家庭出来的就不少。于谦是景帝三番四次要求,才勉强搬进朝廷赏赐的宅邸,他以前的房子,勉强能遮住风雨而已;内阁次辅高谷老家则只有几间破房子;吏部尚书王翱同样两袖清风,户部右侍郎杨鼎出身贫寒,连家仆都用不起;阁臣李贤也抱怨,一个月的俸禄,只够十天的开支。至于翰林院的丘浚等人,更是家徒四壁,不要说涨工资,只要把该拿的拿到手,就心满意足了——这不算是过分的要求吧?比他们稍晚的名臣李东阳、杨一清都在靠卖字画写墓志铭过日子;罗伦请客吃饭发现缸里是空的,还没钱买米,状元都混到这地步了;另外一个理学名臣章懋好不到哪儿去,临死前什么都没有留下,孤儿寡母是靠着朝廷每月两石米的救济过日子;丘浚的房子潮湿漏水,住了四十多年没换,弄得一身病,实在是因为拿不出钱;明孝宗要给他换,又想到自己的身份,算了,比起房子,还是清廉的名声比较要紧。程敏政倒是豁出去,写文章赚点稿费,收了一匹帛,结果被扣了个卖题的大黑锅,憋屈死了,真的憋屈。
物价在飞涨,工资在缩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今汪太后有意废黜宝钞,如果不趁热打铁想办法,简直白活了——圣人还曾经曰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想想唐宋官员过得那叫一个酸爽,怎么轮到自己,就紧巴巴的?到底是皇帝不行,还是户部不行?——当然大家也没想到大富大贵,只是要妻儿老小吃饱饭,这算正当需求。
太皇太后有点不安,但汪舜华扫视了一下大家的脸色,轻快了很多,还带着点跃跃欲试,知道计划通了。
汪舜华早就算计好了。明朝官员的工资待遇在历朝垫底,偏偏还有宝钞雪上加霜,大家都有改善生活的需求,否则换成宋朝那帮被高薪养廉的文人,人家日子已经够滋润了,你涨不涨工资有什么要紧——外头百姓饿死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花前月下浅斟低唱就够了。
说什么忠君报国,有时候,真的只是说说而已。
刀子是要切到自己身上才会知道痛的。
她看了一眼于谦,于谦朝她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