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堂兄回去就再没有再出来,我是和他们一起回去的,但几个月后实在闲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于是又打着背包再一次开始了我的漂泊之旅。
生活嘛!就是这样,象我们这样的人如希望有什么大作为的话,那还只是个梦想,干什么都只是为了糊口而已。反正现在社会只要不懒惰,混口饭吃应该是没问题的吧?饿不死就行,含含糊糊就过到了现在。加之自从到了这边之后,每于工作闲暇之际为了消遣寂寞,于是就开始读一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年那种希望暴发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已消逝殆尽,人的心绪也逐渐变得平和与淡然。
记得有一次在和网友聊天时我忽然问:如果我二十岁就结婚了,你猜我现在是个什么样子?那时正在读资治通鉴,在停下书的时候我忽然联想到我过去的一些事,感觉现在和以前相比近乎是脱胎换骨,因此在感叹之余不禁这样问她。网友的回答模棱两可,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个问题连我自己也无法回答。毕竟人的生活轨迹是会随着人生的际遇发生改变的,它并非一成不变。而且这种改变或多或少也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或许我没那么早结婚是因为我自身条件差,如腼腆,不善与人沟通,家贫等等。但是没有过早结婚却使我没有太多的生活负累,变得少年老成,可以长久保持童真的梦想。而这种梦想则源于家境的贫困,意图改变现状。毕竟美好幸福的生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但是只要不是伟人(因为伟向往的是天下人都能过得美好幸福),就是每个人都很向往的。腼腆,不善与人沟通使我没太多的朋友,省去了很多没必要的应酬。在原本很有限的时间里节约了许多时间,而生活的艰难又启发了我的悟性。在读书时代是老师讲老师的,我听我的,学得很少。现在看书却很容易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我读资本论就是就是这,经常用我的打工生活打比喻。遗憾的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记忆力大不如前了,很多东西记不住。
这是青春的损失,这是生命的损失,这是人生无可奈何的损失。
由于已经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又没有专业知识,更由于条件的局限。因此,读书就完全失去了它的专业性。尽管是为了求取知识,以改变自身的命运,但却逐演变成了一个“无党派自由人士”兴趣来了想和那个“党”混一下就和那个“党”混一下,只为打发寂寞,使自己精神不感到空虚。但是书一读多手却痒了起来,产生了写些东西的欲望。一来可以发泄发泄心中压抑的情绪,二来如果可以,还能在工作之余赚点外块以贴济一下这窟拮的生活,振救一下目前正在暴发的经济危机。可惜在每次提起笔来时却总是搜罗不出些什么象样的好材料,因此也就作罢了。
刚才老板娘上来,在安排好晚上要做的事后笑着说:“某某他儿子这些包心堆得象塔一样,尖尖的,他只这样随便压一下,很乱。那摇包心那女整天哇哇叫!现在白天我都不想和她说话了”我一下子忍不住笑起来,但又不好说什么。包心是先我们经机子织好后再经那女的盘成一个一个的再拿到另外的机台上去加工,乱了她确实不好摇。包心机下面是用一个纸箱接住,包心织出后从机子里盘旋而下落在纸箱里,从下逐渐向上如金字一样堆来,因此老板娘说象塔一样。那女的确实有点哆里哆嗦的,我和她上了几天白班我都有点不耐烦,就别说老板娘。
艺术来源于生活。应该说,堂兄和老板娘都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们都能于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想象,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比喻。尽管他的用词没有文学家们那样优雅美丽,但都基本上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这使我忽然明白写文章其实不难,不必要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象一段呆木头似的去整天冥思苦想。目之所视,耳之所闻,心之所感,写出来即是文章。至于能不能感动世人,传诸后世,那就得看你平时的文学积累和对生活观察的入微与深刻程度了。
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