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权威的文学期刊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先生博客上连续发出上海小学语文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被小学语文教材窜改的巴金名作等文章,对中小学语文课本擅自修改名家名篇问题提出了看法。笔者阅后,深有同感。
能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必是经过历史沉淀而成的经典。然而,就是这些千挑万选的名家名篇,在“入驻”小学课本时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让人不禁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含金量心生疑窦。
不容否认,入选课本的每一篇妙文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离不开作者生存的环境,更离不开当时的语言习惯。特别是“五四”前后,白话文刚刚从文言文中脱胎出来,难免带有文言文的痕迹。所以,早期的白话文在今天看来,有的语句读起来显得很别扭。但这并不能构成随意修改的充分理由,汉字的精妙就在于遣词造句的巧夺天工及语势的精妙绝伦,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添加注释的方式加以解决。
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的郑丹娜老师说,对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品进行修改是“为了适应孩子的感觉和需要,一些名家作品颇具深度,但却是四年级的孩子所不能理解、体会的”经过修改后的文章简单了,更适合于小学生的阅读了,这样的理由似乎落到了“为了孩子”的宗旨上。但大家可以看一看,像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短短不到600字的文章修改处竟达到30余处。这样大面积的修改,很难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伤筋动骨”便成了在所难免的选择。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共鸣,即作者与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说出了读者想说而未说出的话,道出读者心中淤积、憋闷的感情或情绪,从而使读者产生愉悦感、认同感。但这种境界不是每文、每人都能达到的,有时需要反复咀嚼、品味,有时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而更多时候则是一种可望不可求的境界。如果非要将这些可望不可求的境界以实用主义的做法人为变为现实,这不仅是对原作的伤害,更是对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巨大伤害。
此外“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的魅力在于作品的深度与厚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立场,读同一部作品也会品出不同的味道。正如鲁迅先生谈红楼梦时说道:“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于同一部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让你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品评不止,味道无穷。所以,通过修改将原文通俗化、简单化,绝对是一个“背着儿媳妇过河——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一方面,修改者对于原作的研读、修改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当孩子们日后若读到原文,相信绝大多数会产生一种“被阅读”的受骗感。
按照国家规定,乳饮料中的牛奶含量不得低于30 %。虽有这样的硬性规定,但牛奶变成乳饮料,需要添加六成多的甜味剂、果味剂、蔗糖、水等辅料,味道好了许多,口感也迎合了孩子们的需要,但营养已所剩无几。这就犹如给孩子们阅读这些被修改的经典作品,当有朝一日,孩子们因营养不良而去反悔当初喝到的掺杂了一多半辅料的乳饮料,而非色正味浓的纯牛奶时,恐怕为时已晚。